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获奖教学课件ppt
展开人教版(2019)地理高二年级上册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题名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
教学目标 | 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全球尺度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教学重点 | 1、理解常见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
教学难点 | 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判别方法,地形倒置的成因及断层的形成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教参 学生准备:导学案,课本,笔记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讲授新课】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一)褶皱 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成因:内力挤压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①从形态看: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②从新老关系看: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③从地貌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3、地形倒置(外力充分侵蚀后) 成因:外力作用 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4.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 ①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②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 ③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 ①地下水: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水压力。 ②探矿: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煤、铁等保留较好。 (二)断层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2.分类: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①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②如果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 地垒(相对上升岩块):断块山或高地(华山、泰山、庐山) 地堑(相对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2.规模:断块山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小的只有几十米。 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1200千米,深度约16千米。断层两侧的地壳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断层在山区可以经常看见,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 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水。 4、断层实践意义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形成泉 ②水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④断层发育的地区地壳不稳定,多岩浆活动、地震。 活动: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褶皱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 断层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张力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课堂练习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地貌类型为 ( A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2.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C ) A.地层褶皱 B.岩层断裂 C.外力侵蚀 D.地壳运动 (三)火山 1.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2.组成: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组成 ①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呈半封闭状态。 ②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③火山通道是岩浆由地下上升的通道 3.火山的分类: ①活火山:人类有史以来,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②死火山:史前喷发过,但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喷发过,但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弊: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 ②有时引起地震; ③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利:①带来丰富的地热、温泉,可以用来观光旅游和疗养胜地; ②带来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③火山地貌具有科学考察价值。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延绵的山脉和狭长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原理: 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②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④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①相向运动、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板块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发生碰撞或俯冲,由此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②相离运动、张裂区(生长边界):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案 例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早在2000万年前, 阿拉伯半岛整体还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红海自然也不存在。之后,阿拉伯半岛从非洲板块中分裂出来,它们之间形成裂谷带。大陆继续开裂,裂谷变长变深,成为带有通向大洋出口的海峡。红海还在不断扩张,有人预测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课堂练习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B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构造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其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一方面,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1.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还应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 ①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 带选线, 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因此,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地区 3.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 山区交通线的建设和选择,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4.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科学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山区桥(梁)隧(道) 优势:缩短里程 ,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避免自然灾害威胁; 劣势:桥隧比例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①线路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②翻山越岭需要“盘山曲折” (3)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 (4)避开陡坡和断层,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5)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占用,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6)联系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 ①低等级公路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②高等级公路要直达运输,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结合。 活动: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图2.25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根据此图分析如下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公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谷,且为了降低道路坡度,采用曲折的线路设计;跨越河流时采取架桥的方式,且选择河道相对平直的河段,减少洪涝灾害。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公路选线要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课堂练习 1.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其原因是( A ) A.减小坡度 B.保护植被 C.缩短路程 D.减少成本 2.读某岛屿简图,该岛屿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C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下图为天门山盘山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布局首选公路,是因为( B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4.天门山盘山公路线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C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
布置作业 |
复习巩固,预习新课
|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1.概念: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3.地形倒置(外力充分侵蚀后) 4.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二)断层 1、概念: 2.分类: 3.断块山 4、断层实践意义 (三)火山 1.概念 2.组成 3.火山的分类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原理 2.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相向运动、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②相离运动、张裂区(生长边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2.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 4.山区交通运输布局与科学技术
|
教学反思 |
|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配套课件ppt</a>,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板块运动与地貌,刚性的,特别提醒,Ⅱ生长边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山间盆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课ppt课件,共55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质构造与地貌,强化训练,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