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一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岩石圈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②_________________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⑤_________________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板块相向运动,边界处发生碰撞或俯冲。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⑥_________________,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板块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2)板块相离运动形成⑦_________________、海洋。
(1)图示法掌握板块边界类型Ⅰ.消亡边界
(2)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布Ⅰ.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Ⅱ.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Ⅲ.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1.山地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⑫_________________⑬_____________________⑭_______________
2.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特别提醒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思考感悟 目前山区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隧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有何利弊?试解: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弊:增加建设费用。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 )
[解析] 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会继续扩大。
(2) 安第斯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解析]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 山区中原材料丰富,人烟稀少,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平原。( )
[解析]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交通运输建设成本高于平原。
2. 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是为了( )?A. 保护植被B. 降低坡度C. 防止坍塌D. 缩短距离
[解析] 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主要目的是降低坡度,保证行车安全。
探究主题一 板块运动与地貌
探究活动 板块运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情境一 2020年6月18日20时49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发生7.3级地震。情境二 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 大西洋、地中海未来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案] 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2) 阿尔卑斯山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3) 新西兰是世界上火山喷发、地震频繁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 与新西兰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为什么很少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现象?
[答案]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能最丰富的国家之一。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首都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热,被称为“无烟之都”。除了建筑供暖和发电外,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溶化等。还在雷克雅未克市南部海岸开辟游泳胜地,将地热水大量排入,以提高水温,增加了政府外汇收入。冰岛为什么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冰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的交界线从西南向东北斜穿全岛,活跃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冰岛丰富的地热资源。
探究主题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探究活动 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9月,“二十四道拐”中国汽车拉力赛在贵州晴隆开赛。中国、伊朗、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60名赛车手在此一决高下。作为比赛赛段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全长约4千米,从山脚至山顶直线距离约350米,坡度约60度,道路盘绕24道弯,对于赛车手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赛道。
(1) 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答案] 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修建盘山公路可相对降低工程难度。
(2) 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三、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
1. 下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图中甲、丙两地区交通线路密度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甲地大于丙地。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2) 在选择建设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分析原因。
[答案] 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
[2021浙江金华高二期末] 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2月8日最新珠穆朗玛峰高程公布,为8848.86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与所在板块对应正确的是( )A. 甲—非洲板块B. 丙—亚欧板块C. 乙—太平洋板块D. 丁—南极洲板块
[解析] 据图可知,甲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位于亚欧板块,丙位于亚欧板块,丁位于太平洋板块。
2. 下列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的是( )A. 红海B. 大西洋海岭C. 东非大裂谷D. 马里亚纳海沟
[解析] 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属于消亡边界。
某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发现下图中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的分布密度远远小于乙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3. 影响甲区域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分布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C. 资源D. 河流
[解析] 读图可知,甲区域海拔高,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建设,因而交通站场和交通线分布密度小。
[2021山东潍坊高三期中] 雅康(雅安至康定)高速是规划中川藏高速公路的一段,穿越横断山区,全线几乎“脚不沾地”。下图示意川藏高速公路(规划)沿线城市及山地分布,图中数字为海拔。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雅康高速全线几乎“脚不沾地”是因为沿线( )A. 高山峡谷多B. 地质状况复杂C. 冻土分布广D. 地势海拔高
[解析] “脚不沾地”实际指的是以桥代路,雅康高速需要穿越横断山区,其山河相间分布。从图中也可看出所经地区海拔高低不一,途经的山、河多且山高谷深,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方式,即“脚不沾地”。
5. 雅康高速公路建设,面临安全、经济、生态、便捷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的挑战,它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A. 科技的进步B. 交通需求的增加C. 自然灾害减少D. 当地经济高速发展
[解析] 交通等工程的建设,科学技术是保障性因素。题干中明确提出该段公路建设面临困难多,技术难度大,所以最终修建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2020年5月25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卡雷姆火山喷发,形成的灰柱高达5000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下列板块中,与此次火山喷发关联度最小的是( )A. 亚欧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
[解析] 读图,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可知,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故此次火山喷发与印度洋板块关联度最小,B项符合题意。
2. 下列宏观地形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A. 亚洲东部的岛弧B. 美洲西岸的山脉C. 东非大裂谷D. 日本群岛东部的深海沟
[解析] 东非大裂谷属于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区域,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无关,C项符合题意。
3. 下列山脉中,属于图甲中边缘山脉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 ②阿尔卑斯山 ③安第斯山脉 ④落基山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 板块消亡边界易形成海沟、造山带。据图甲可知,西侧为海沟、东侧为海岸山脉,山脉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③安第斯山脉和④落基山脉符合题意,故选C。
4. 下列地区中,有典型乙类大陆边缘的是( )A. 太平洋东部B. 太平洋西部C. 大西洋东部D. 大西洋西部
[解析]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地带,大洋板块相对于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就形成了海沟,同时在大陆部分容易形成海岸山脉,或在近海形成岛弧链。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为这样的边界。故选B。
[2021天津和平高二期中]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如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有隧道比选方案。据此完成下题。
5. 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坡度过大B. 资金预算有限C. 施工技术不足D. 公路运量太小
[解析] 鞍部段公路曾有隧道设计方案,开凿隧道工程量大,工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而当地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资金预算有限,所以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以减少资金短缺的困难。
[2021北京朝阳高二期中] 川藏铁路全长1838千米(下图)。2020年4月7日,拉萨—林芝段(拉林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和藏嘎隧道同日成功贯通。据此,回答下题。
6. 拉萨—林芝段隧道比例达到75%,其主要原因是该段( )A. 高寒缺氧B. 冻土发育C. 多断裂带D. 山高谷深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拉萨—林芝段经过雅鲁藏布江地区,由于该路段山高谷深,修建隧道多。
[2021山东济宁高二期中] 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如下左图)。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 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A.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B. 通过更多的居民点C. 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D. 减小线路的坡度
[解析] 山区坡度较大,为减小线路坡度,公路常修成“之”字形,保障运营的安全性。
8. 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尽可能取最短距离,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性能的改善B. 少占耕地的要求C. 科技水平的提高D. 节省投资的需要
[解析] 现在山区公路不呈“之”字形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开隧道、建桥等来减小地形因素对公路修建的影响,C项正确。
9. 如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 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
(2) 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为保证。
[解析] 若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首先需要解决甲、丙之间的交通问题,甲、丙之间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区,工程难度大,这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为保证。
(3) 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乙、丙之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题。
1. 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 亚欧大陆B. 非洲大陆C. 澳大利亚大陆D. 美洲大陆
[解析] 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为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故选D。
知识拓展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面积或两大陆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与亚欧大陆之间的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下图是重庆某地一段山区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段弯道,弯曲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 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 )A. 降低路面坡度B. 减少路面积水C. 改善观光条件D. 避开山体滑坡
[解析] 图示山脚至山顶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而山地坡度没有改变,但因增加了道路长度,从而降低了路面坡度,故A正确。“之”字形道路降低了路面坡度,更易于积水,则B错误。山区修建道路成本高、难度大,修建目的不是观光,则C错误。“之”字形道路在山坡上,其道路形状与避开山体滑坡无关,则D错误。
3. 图示公路平行弯道所在的地形属于 ( )A. 丘陵B. 盆地C. 山谷D. 山脊
[解析] 图示平行弯道处地形向内凹陷、两侧向外凸出,属于山谷。注意弯道处属于小地形单元,不能判断宏观地形类型是否为丘陵或盆地;另外由“一段山区公路”,也提示A、B错误。
4. 图示弯道,上行侧与下行侧相比( )①路面坡度更大②路面坡度更小③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④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差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解析] 由图可知,上行侧位于弯道内侧,道路距离较短、下行侧位于弯道外侧,道路距离较长,而弯道上下高差是确定值,则上行侧坡度大于下行侧,即①正确;上行侧位于下方弯道一侧,中间无障碍阻挡而俯视视野更好,则③正确;故A正确。
知识拓展 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
5. [2020课标Ⅱ,37(1)(2)(3),24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 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答案] 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需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回答问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金沙江、雅砻江等信息,可以确定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消亡边界)附近,因此断裂发育可从该区域处于板块交界入手,再结合受力状况进一步分析。
(2) 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答案] 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解析] 题干设问明确了“河流多沿断裂分布”,调动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可知,河流是在地势低洼的谷地水流汇集而形成的,因此要从断裂区域为什么会形成谷地的角度分析。联系所学的地质构造知识可知,岩层断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容易形成河流。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5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优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完美版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质构造与地貌,强化训练,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