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沉醉于山水生活的情趣
3、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难点: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的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预习导学,自主探究
1、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 )碧 湍急( )轩邈( )泠泠( )鸢( )经纶( )窥谷( )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 ,字 , 文学家,本文选自《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 (3)水皆缥碧( )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4)负势竞上( )
(5)互相轩邈( )(6)泠泠作响( )(7)蝉则千转不穷( )
(8)鸢飞戾天者( )(9)经纶世务者( )(10)横柯上蔽( )
4、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一)读一读
5听读 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再次熟悉。
6字读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
(二)译一译
7 自译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
8 互译 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
(三)思一思
9、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10、本文主要在写什么?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
11、作者写了水的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12、作者写山之奇时,从哪几个方面在写?
13、“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品一品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语言简练隽永,请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例: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因为它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流速和气势
四、应用迁移,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6.【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 。
1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与朱元思书》描写了从 到 一带的山水美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学习难点: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思路,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
③抒情:
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
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应用迁移,拓展延伸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 和 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 和 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 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 、 、 的特征:作者从 、 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 、 的高洁志趣。
四、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俱:全,都;净:散尽。
(2)天山共色.. 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从:顺、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急流的水;奔:飞奔的马
(6)负.势竞.上 负:凭借;竞:竞:争着。
(7)互相轩./邈. 轩:高,做动词;邈:远,做动词。
(8)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戾:至;息:平息。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筹划;反:通“返”,返回。
(10)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
(11)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
(12)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
(13)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1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嘤嘤:鸟鸣声。
(15)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千转:长久不断地叫。穷:停止。
(16)猿则百叫无绝绝:消失。
(17)交映:互相掩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原文,译文,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精彩语句,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过程,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