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 常用逻辑用语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教材分析
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推理,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升交流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掌握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3.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4.能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条件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
【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在课前导读中抽象出充分、必要的概念.
2.逻辑推理: 判定推出与不推出,推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基本形式和规则.
3.直观想象:借助坐标轴和几何图形来判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数学运算:掌握p、q运算,正确判断推出与不推出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掌握充要条件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能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条件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路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以说明你是她的孩子.那么,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探究新知】
知识点1 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问题1:x>3是x>2的 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
我们已经知道,因为x>3x>2,所以x>3是x>2的充分条件,又因为x>2x>3,所以x>3不是x>2的必要条件,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可以说成x>3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总结:一般地,如果p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相应地,我们称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尝试与发现】仿照上述做法,给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并给出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点评:如果pq且q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如:x(x-1)=0是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练一练】(1)设,则“”是“”的 条件.
(2)“a+b<0”是“a<0,b<0”的 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有学生代表回答.教师书写规范解题过程.
(1)若,则必有,故是充分的,若,则或,故不必要.因此应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2)当a与b异号且负数绝对值大时,也有a+b<0,所以“a+b<0”推不出“a<0,b<0”,
显然“a<0,b<0”能推出“a+b<0”,所以“a+b<0” 是“a<0,b<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充分不必要条件和必要不充分条件.
知识点2 充要条件
问题2: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类似地,p、q之间的推出关系还会有哪几种情形?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结论:(1)如果pq且qp,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记作
pq,
此时,也读作“p与q等价”“p当且仅当q”.
当然,p是q的充要条件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2)如果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练一练】判断下列各题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p是否是q的必要条件:
(1) p:x> 1,q:x> 0;
(2) p: |x|=1,q:x=1;
(3) p: |x|=1,q:x2=1;
(4) p:x> 1,q:x <2.
(5) p: x≥0,q:有意义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的答案:(1)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p是q的充
要条件; (4)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 p是q的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条件的判断,关于充分性和必要性,总共有四种情形: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点3 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的关系
问题3:我们知道数学上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关,那么数学定义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关吗?试以某一定义为例说明!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叙述!教师点评:充要条件与数学中的定义有关.例如,“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这就意味着,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反之,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不难看出,一个数学对象的定义实际上给出了这个对象的一个充要条件,上例中,“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是“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注意到“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也是“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充要条件,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等边三角形定义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数学定义,使之理解数学对象的定义是这个对象的充要条件.
问题4: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有些数学对象有多种定义.
预设的答案:因为有些数学对象充要条件不唯一,所以可以有多种定义.如平行四边形,可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也可以定义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还可以定义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及“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等.实际上,当一个条件和某个数学定义互为充要条件时,我们可以用其代替这个定义.这同时还告诉我们,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以用自己较为熟悉的充要条件去替换定义,从而加深自己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和认识.
【巩固练习】
例1 在△ABC中,判断∠B=∠C是否是AC=AB的充要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完善解题过程.
解: 因为“在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所以
∠B=∠CAC=AB;
又因为“在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所以
AC=AB∠B=∠C.
从而∠B=∠CAC=AB,因此△ABC中,∠B=∠C是AC=AB的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以此题为例说明从命题角度判断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判断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主要是判断p⇒q及q⇒p这两个命题是否成立.
方法:①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若q⇒p成立,则p是q的必要条件,同时q是p的充分条件;
③若二者都成立,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
例2 (1)“x≤0”是“|x|=-x”的 条件.
(2)“-1<x<6”是“” 的 条件.
师生活动:学生从命题角度得出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思考并回答.
解:(1)因为,所以“-1<x<6”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因为A={x|x≤0},B={x||x|=-x},不难看出A=B,因此x≤0|x|=-x,也就是说x≤0是|x|=-x的充要条件,x≤0与|x|=-x等价,x≤0当且仅当|x|=-x.
设计意图:以此题为例说明从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A={x|p(x)},B={x|q(x)},且A=B,则p(x)q(x),因此也就有p(x)是q(x)的充要条件.
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bx+c=0(*),试证明a+b+c=0是方程(*)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
证明:(1)充分性:
因为a+b+c=0,所以c=-a-b,代入方程ax2+bx+c=0中,
得ax2+bx-a-b=0,即(x-1)(ax+a+b)=0.
所以方程(*)有一个根为1,
所以a+b+c=0是方程(*)有一个根为1的充分条件;
(2)必要性
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所以x=1满足方程ax2+bx+c=0.
所以有a×12+b×1+c=0,即a+b+c=0.
所以a+b+c=0是方程(*)有一个根为1的必要条件.
从而a+b+c=0⇔方程(*)有一个根为1,
因此a+b+c=0是方程(*)有一个根为1的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充要条件的证明策略
(1)要证明一个条件p是否是q的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进行,即证明两个命题“若p,则q”为真且“若q,则p”为真.
(2)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集合的思想来证明,证明p与q的解集是相同的,证明前必须分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即搞清楚由哪些条件推证到哪些结论.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分清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证明方向.
课堂练习 教材P34 练习A 3,4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学生纠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新知,查缺补漏.
【课堂小结】
1.板书设计
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2)充要条件
(3)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有关
例1 例2 例3
作业:教材P35 练习B3,习题1-2A 3
2.总体概括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可以完善下面的表格:
推出关系 | 充分性、必要性 |
p⇒q且q p |
|
|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p是q的充要条件 |
pq且qp |
|
预设的答案:
推出关系 | 充分性、必要性 |
p⇒q且q p |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p q且q⇒p |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p⇒q且q⇒p | p是q的充要条件 |
pq且qp | p是q的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
作业:教材P35 练习B3,习题1-2A 3
【课外拓展】
1.设x∈R,a<b,若“a≤x≤b”是“x2+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b-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2.设全集为,对于集合,,则“”是“存在集合,使得且”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求证:a=b是a2+b2=2ab的充要条件.
4.在下列电路图中,分别判断闭合开关A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1.解不等式得
因为“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且
所以,故选C.
2.由题意,则,当时,,可得;
”能推出“存在集合,使得且.故选C.
3.先证充分性
因为a=b, 所以a2+b2= a2+a2=2a2, 又因为2ab=2a2, 所以a2+b2=2
再证必要性
因为a2+b2=2ab, 所以a2+b2-2ab=0, 即(a-b) 2=0, 所以a=b.
综上可知,a=b是a2+b2= 2ab的充要条件.
4.如题图(1)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如题图(2)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题图(3)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充要条件.
如题图(4)所示,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和证明,会由条件求参数值,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导读,新课讲授,尝试与发现,思考与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师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获奖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