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排水法收集氧气,科学探究的步骤,中考考点解读,新课引入,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实验的作用,变化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3.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3.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目 录 Cntents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解读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偶有考查,常与生物、物理等知识相结合来考查综合能力。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解读2:实验探究是一种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在今后的化学学习和检测中,都是最常见的命题形式。而对科学探究步骤的考查,也经常在中考中出现,常见题型为实验探究题等。
疟疾是世界性的流行病,青蒿作为对抗疟疾的重要药物,早在我国古籍中就有记载,但是要想从草药中提取得到抗疟疾的有效成分却非易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室中尝试了近两百次才成功。实验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实践,是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的践行,化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往往离不开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实验以及充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原理、验证猜想。在实验中学习的不仅仅是实验本身,里面更是有实验思想、实验理念。科学探究是实验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做事、学习、创新大有益处。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古代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化学的贡献
(1)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是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2)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找到了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1)实验操作过程;(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3.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记录物质名称,观察记录其形变化、外观等
观察记录物质的形态变化、外观变化,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等
观察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4.描述实验的三项内容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①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②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③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内容
②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请同学们利用除了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观察蜡烛,并完成下表。
1.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蜡烛安静燃烧,固态石蜡变成液态;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
小木条靠近焰心部分基本不变,内焰部分烧黄,外焰部分烧焦。
2.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将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观察。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壁上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用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2)用火柴点燃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点燃?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思考: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如果蜡烛没有被点燃,可能有哪些原因?
(1)白烟的浓度小,(2)风将白烟吹散了。
(1)熄灭蜡烛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
(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例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答案】B【解析】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项说法错误。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稍有黑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例2(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期末)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 和 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B【解析】A、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其气体浓度应均为升高,故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的曲线应是a和b,故选项错误;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故选项正确;D、微型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故选项正确。故选B。
例3.(2021·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期中)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不能被点燃
【答案】D【解析】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溶化过程会产生烛泪的,因为液体流淌后凝固,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例4.(2022南京市金陵江文学校单元测试)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答案】C【解析】A. 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上 ,故选项正确。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项正确。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蜡烛跟着被点燃,故选项正确。故选C。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操作: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四、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主要对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做实验前,你需要知道以下信息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
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无明显变化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较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中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猜想正确)
人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可能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浑浊程度
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
3.设计实验(制定方案)
5.收集证据(记录现象)
例5.区分一瓶空气和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①闻气味 ②看颜色 ③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④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D.全部
【答案】B【解析】①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没有气味,闻气味不能鉴别; ②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没有颜色,看颜色不能鉴别;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要多,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要多,所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呼出的气体,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B。
例6.(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下雪天,当路面出现积雪时,环卫工人会往雪上撒盐或沙。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增大汽车与地面的摩擦;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冰雪的熔化。就上面这些同学的观点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或猜想C.获取事实与证据D.检验与评价
【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得结论、评估、交流等。故结合题意,分析即可解决。据题目可知,同学们没有进行实验,而是凭生活经验,认为:下雪天往路面上撒盐或沙,可能会增大汽车与地面的摩擦;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加速冰雪的熔化;故这是一种据生活经验的猜想,故属于建立假设或猜想的环节。故选B。
例7.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 )A .氧气B . 二氧化碳 C .水D . 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解析】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扣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有水生成,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D
例8.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 A.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C.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D.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
【答案】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即小水滴;是由于人口中呼出较多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多,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在其表面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022山东东营一模)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浑浊。此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检查收集呼出气体的装置和实验方法是否有错误B.检查澄清石灰水是不是失效C.再次实验,看是不是还会出现相同实验现象D.向老师请教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然后填写实验报告
2.(202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模)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冷且干燥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4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1.完成配套练习册;2.预习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学习目标,排水集气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片ppt课件,共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试验氧气的一种性质,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实验误差分析,反思小结,课后试一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烟和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雾小液滴,探究步骤,呼出气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描述实验的三要素,易错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