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填空&简答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16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填空&简答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16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填空&简答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16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03%,68%,4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填空&简答题)一、填空题(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可知:(1)氧气的含量:空气_______(填“﹥”“﹤”或“﹦”下同)呼出的气体。(2)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_______呼出的气体。(3)水蒸气的含量:空气_______呼出的气体。(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点燃蜡烛,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层,_______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X78%75%Y21%15%(二氧化碳)0.03%3.68%水0.02%5.44% 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_______,Y是_______;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小秋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和_______(4)小蓓同学进一步对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厨房里有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较浓的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用三种合理方法予以区分。____(2021·全国·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配好的澄清石灰水敞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和容器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说明空气中有____。(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酥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3)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1)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呼出气体_____________溶于水;(2)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3)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_______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观察到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的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试验。(注:I瓶和II瓶中所盛放的均为澄清石灰水)(1)人吸气时,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观察到(II)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I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1)小明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小明猜想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小明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猜想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猜想相符 D.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2)吃完饭时,小雅同学发现久置咸菜表面析出一些晶体,于是问哥哥,这些晶体是什么呢?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D.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E.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分。以上过程中:①属于做出假设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②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③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④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给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环节;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环节;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环节;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上述序号)(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固体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2)“气态石蜡易被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3)“固态石蜡变成蒸气后才能燃烧”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4)用火柴迅速点燃熄灭蜡烛的白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_____,点燃白烟后蜡烛_____。二、简答题(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现有两瓶气体分别为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请你用所学知识用两种简便方法鉴别之。___(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已知:①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②水具有灭火作用。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1)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2)你的假设是______。(3)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 )A.实验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和同学讨论(4)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1)﹥(2)﹤(3)﹤【解析】【分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2)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3)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小于呼出的气体。三 外焰 水雾生成 水或H2O 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或CO2【解析】【分析】【详解】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将一根火柴梗水平放进蜡烛火焰大约三秒钟,拿出观察,发现和外焰接触的地方最先碳化,说明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看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将烧杯倒过来后,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三;外焰;水雾出现;水(H2O);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CO2)。氮气 氧气 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解析】【详解】①呼入的气体即为空气,占空气体积78%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21%的是氧气,因此X是氮气,Y是氧气。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 小 外焰 水 二氧化碳 气态【解析】【详解】(1)通过题干分析,蜡烛能够浮在水面上,所以石蜡的密度比水要小;(2)通过火柴燃烧后的现象判断,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所以,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说明有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4)通过小蓓同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1)探究酒精灯火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2)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解析】(1)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可以看出,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酒精灯火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故填:探究酒精灯火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2)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接触火焰外焰的纸张最先碳化变黑,可知外焰温度最高,故用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效率最高。故填: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方法1: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水;方法2:各取少许,加热蒸发水分,有固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没有固体析出的是水;方法3:向两杯中各加入质量、体积相当的乒乓球,小球浸没多的是水,浸没少的是食盐水。【解析】【分析】【详解】厨房里有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较浓的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区分的方法:方法1:因为是家庭,可以通过品尝味道进行区分。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水;方法2:可以通过是否含有可溶性的物质氯化钠进行区分。各取少许,加热蒸发水分,有固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没有固体析出的是水;方法3:两物质的密度不同,可通过密度进行区分。向两杯中各加入质量、体积相当的乒乓球,乒乓球浸没多的是水,浸没少的是食盐水。(1)二氧化碳(2)水蒸气(3)氧气【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配好的澄清石灰水敞口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和容器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酥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3)氧气能支持燃烧,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填:氧气。(1)难或不易(2)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现象(3)燃着的木条【解析】【分析】(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呼出气体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分别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现象为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观察到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的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详解】I和II的装置不同,I是吸入气体的装置II是呼出气体的装置,故其作用分别是去除与验证。故答案为: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1)D(2) A B C DE【解析】(1)当探究中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式为: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故填:D(2)①属于做出假设的是:A哥哥说可能是食盐。是对久置咸菜表面析出的晶体的猜测。②属于收集证据的是:B她取下晶体尝了尝,果然是咸的。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③属于获得结论的是:C小雅说晶体是食盐,该结论是通过证据推导得出的。④属于反思评价的是:DE哥哥拿起包装袋阅读配料表后说,原料中还有白砂糖,晶体应该是混合物,可能含糖量太少了,所以没尝出来;小雅说,是的,直接看配料表也能推测晶体的成分。是探究后对实验的反思。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或进行试验)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③⑤④②⑥【解析】【分析】发展科学探究包含的能力要素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与交流,【详解】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提出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故填:提出问题。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一定”语气肯定,信心十足,有证据得出肯定答案,属于得出结论环节。故填:得出结论。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可能”猜想的语气,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故填:猜想与假设。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属于动手实验环节,同时可以看到相应的现象也是在收集证据。故填:收集证据(或进行试验)。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还没做,想着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属于设计方案环节。故填:设计实验。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回头看实验,对整个实验进行反思,这句话属于反思评价实验。故填:反思与评价。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1、提出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2、做出猜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3、设计方案: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得出结论: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6、反思评价:“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故填:①③⑤④②⑥。【点睛】本题通过对呼出气体的成分探究,让同学体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环节,学会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解析】【详解】(1)“固体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才能燃烧?”对石蜡燃烧状态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气态石蜡易被点燃”确定了石蜡被点燃的状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固态石蜡变成蒸气后才能燃烧”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用火柴迅速点燃熄灭蜡烛的白烟,发现白烟燃烧,收集到了白烟能燃烧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证总结评价,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5)反思与评价;浮在水面上 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 石蜡蒸汽 复燃【解析】【详解】(1)蜡烛的密度比水小,则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外焰温度最高,可以看到在a处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石蜡燃烧生成水和氧化铁,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4)石蜡沸点较低,刚吹灭时 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此时石蜡仍然会蒸发变成蜡烛蒸汽,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石蜡,点燃白烟后蜡烛复燃。【点睛】石蜡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熔化;蜡烛燃烧;蜡烛常温下是固体;蜡烛能燃烧【解析】【详解】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蜡烛熔化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常温下是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蜡烛能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走进化学实验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