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品味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认识作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到苏轼,我想用两个“最”字短语来形容,他是中国文人里边,最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文人里边,最倒霉的一个人。
投影:(最有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fèi、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能画竹,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投影:(人生境遇:最倒霉)
1079年,有人故意曲解苏轼的句子,诬陷他攻击新法,导致苏轼入狱,他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三、读出文言味道
1、读准字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读出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视频朗读课文。(注意:注意字音、停顿)
4、读出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因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经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结果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悟
5、读出感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议论
朗读指导:
1、拉长字音,品味情感。
如:“念——无与为乐者”:寂寞之感;
“盖——竹柏影也”:兴奋之态;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感慨之情。
2、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读出夜游承天寺的宁静的味道。
3、节奏轻快,淡淡喜悦。
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寄情自然,见月则喜,月色如水,庆幸喜悦。)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见到好友,竟也没睡,兴致大增,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融进自然,心情闲适,恍然大悟,心情畅和。)
四、翻译课文
(生翻译,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1、“遂至承天寺”中的“遂”: “于是,就”的意思,“于是就到承天寺”。
2、“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3、“月色入户”的“户”:窗户。“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 “足不出户”这个成语里的“户”就是指门。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五、文言积累
1.一词多义
①寻张怀民(找)
(1)寻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
①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2)与 ②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2.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3.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六.反馈练习
1、背诵这篇文言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作者简介,夜游之旅,讲授新知,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疏通文意助分析,那一月夜中的苏轼,那知己相惜中的苏轼,那一时代中的苏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