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274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2274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盘点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课型新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形式品读文章,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2.引导学生学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教学难点:感受诗文意境,学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选取的古诗文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作品,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学习本单元课文,必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诗文意境,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认识,感受作者的情怀。就本文而言,篇幅较短,景物描写也比较明显,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颇为复杂。特别是文中的“闲人”二字,是解开本文复杂情感的一把钥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理解文意。主问题1: 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难读字或难理解的词句。完成导学单任务一1.易错字读音:2.古今异义词:3.重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法指导:自学:先自主阅读,围绕主问题进行阅读,积累。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订正、补充,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展示,分享收获,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文言文学习重点并学会利用课下注释并结合工具书,翻译课文进而理解文意。第二学程: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习任务:找出文中写景句子,体会作者写景语言的妙处。主问题2: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用“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的句式回答。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围绕主问题进行批注阅读,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并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第三学程: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任务:结合前面的精读、研读,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描写中寄寓其中的情怀。 主问题3:在古诗文中,作者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的描写中,做到了情景交融。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往往“景”好找,“情”难寻,要结合文章具体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际遇去体会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本文中作者用“闲人”二字来形容自己和张怀民,你认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己结合刚才研讨中获得的启迪,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 确立自己的理解后,小组内分享;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围绕主问题,对文中的“闲人”二字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感受苏轼积极乐观豁达的心胸。 三、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积累古诗文中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 答案预设:1.易错字读音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 藻(zǎo)荇(xìnɡ)2.古今异义词(1)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3.重点句子:(1)皎洁的月光照入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来散步。(2)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月光洒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和荇一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答案预设:(1)我喜欢的句子是“月色入户”,因为“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为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2)我喜欢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因为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简练地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来描写,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意境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心无尘俗的生活态度。 答案预设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本文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那微妙变化的思想感情。结尾更是用“闲人”表达了作者可以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情,同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苦闷的豁达心胸。此时的“闲”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课文,学习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师生配乐共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媒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方法引路,读音停顿,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