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139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以诗会诗,激趣导入,妙解诗题,再次设疑,读准诗音,读出节奏,丰富想象,读出画面,斟词琢字,品味诗妙,聚焦“醉”,总结升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3、理解中国部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过程:一、以诗会诗,激趣导入1、出示古诗《春夜喜雨》。2、请学生读。3、生体会诗中的雨。4、引入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生齐读题目。二、妙解诗题,再次设疑1、诗题很长,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请生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3、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读题目?三、读准诗音,读出节奏1、自由读诗,看能否读准字音。2、从读音、书写上教学生字“遮”。3、学生读诗。四、丰富想象,读出画面1、请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看能不能看到一幅幅画面呢?2、生分享交流。3、大家看每句诗都是一个画面,四幅画就是一幅动态的画卷,谁能把这幅画卷连起来说一说。五、斟词琢字,品味诗妙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细细品味。看看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描写精彩之处在哪里。预设:(1)“翻”字①“翻”字让人仿佛看见黑云在翻滚着涌向山头。②浩浩荡荡的黑云翻滚着涌向山头,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③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齐读)(2)“跳”①它让人感到雨珠乱蹦乱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②这些雨点还调皮地跳进船里呢?它们怎么跳进船里的?(乱入船)(3)“乱”字①从这个“乱”字你又读出了什么?②多妙的跳珠乱入船,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4)“忽”字。①它让人感觉风特别大,特别急。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5)“水如天”①把水与天作比,水像天一样明净,一样辽阔,水天融为一体。②与前面的翻、跳、吹等动态美相比,这是一种怎样的美?③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这正是这首诗的美妙所在。2、感受雨的变化快(1)我们把四幅图串成一幅画卷,感受到这幅画卷变化怎样?(2)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得快?哪儿看出去得快?(3)来得快,下得急,已经让我们惊喜,而顷刻间云消雨散,则让我们惊叹,在朗读时,感情的至高点在“忽吹散”,前面应该为后面蓄势。指导朗读。六、聚焦“醉”,总结升华1、940 年前的六月二十七日,在西湖那绝美的地方,苏轼醉了,他因什么而醉呢?2、940 年后的今天,在明净的教室里,我们也醉了,我们因什么而醉呢?3、短短 28 个字把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风作雨停、水天一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色彩鲜明、动静结合,阴阳变化于顷刻之间!怎一个“醉”字了得,让我们再醉一次!七、拓展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将自己放逐于西湖,在诗酒和山水之间寻觅着心灵的故乡,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而西湖因有了苏轼才有了苏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变得更有韵味,更令人神往。课后搜集有关苏轼和西湖的故事,搜集苏轼有关西湖的诗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