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 总复习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10 总复习教案及反思,共19页。
十 总复习本单元由3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即练习二十五)。1.成长小档案。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教材呈现的四幅图基本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图形与运动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统计知识中的平均数内容。因为这些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材在回顾与整理时将这些内容作了重要提示,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教材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在图示中呈现,如四则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平移、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等,回顾整理时同样需要重视。2.数学活动。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4个数学活动,基本涵盖了本册教材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活动一是四则运算的关系及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活动二是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整理;活动三是三角形分类的相关知识;活动四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4个活动是本册教材重点内容的呈现,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3.综合练习。在对本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练习二十五编排了21道习题,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进而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109页第1题,教材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1.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相关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四则运算的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运算定律的运用,能进行简便计算。多媒体课件
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呢?2.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吗?3.你知道哪些运算定律?你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1.复习四则运算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4)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则运算的顺序吗?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再点名汇报。小结: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复习运算定律。(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师评价。(2)整理汇总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加法减法的性质:a-b-c=a-(b+c)乘法除法的性质:a÷b÷c=a÷(b×c)(3)想一想,说一说小明和小兵的计算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材第109页第1题(4)题)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发言,师评价。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体会四则运算的关系。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全班核对,引导学生回顾运算定律的同时,体会运算定律的通用性。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互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6题先说一说用什么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妙解教材》相关习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材第109页第2题,练习二十五第4、5、7、19、21题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2.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多媒体课件 1.引导学生回顾与小数相关的知识点。2.根据学生的口答,整理归纳,并用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小数1.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小数数位顺序表。(1)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2)讲一讲小数数位顺序表。学生自由讨论、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右边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写作:0.1、0.01、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1)小数的性质是指什么?它有哪些作用?学生回顾、发言。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和按要求改写小数。(2)小组议一议,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指名汇报后教师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就大……以此类推。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2页的第5题,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4.复习小数与单位换算。(1)名数的认识。(2)回顾名数改写的方法。小结:高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乘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除以进率,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5.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然后教师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应注意的问题。6.复习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学生讨论后汇报。小结: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结果中小数的末尾有“0”的要去掉。(2)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异同?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结合实例评价。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交流检查。提问方式可以是一人提问,全班解答,也可以同桌互相提问,分别解答。)2.完成教材第112页第7题。(这是关于小数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简便算法,再独立计算,交流检查。)3.完成教材第115页第19、21题。(第19题给出了两个问题,可以用估算解答,也可以用精确计算解答。第21题是小数竖式计算的填数练习,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妙解教材》相关习题。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18题。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运用平移解决问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难点:能综合应用本学期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相关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1.复习观察物体的知识。课件出示第113页第11题、图。(1)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知识。(1)轴对称。①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怎样补全轴对称图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线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不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图形中的任意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先找到关键对称点,再连点成形,就能补全轴对称图形。(2)平移。学生独立完成第113页第12题,然后集体订正,教师讲评。3.复习三角形的知识。(1)三角形的特性。指名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三角形的分类。师:我们学过了哪些三角形?你能给它们分类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小结。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3)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运用这样的关系,可以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根据已知的两条边的长度,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4)三角形的内角和。指名说一说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求出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完成教材第112~115页“练习二十五”第8、9、10、13、18题。(第8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求角的度数时,涉及长方形角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平角的概念等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独立计算,组内互查。第9题引导学生依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先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第10题引导学生有序数角,再结合各类三角形的含义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第13题先让学生想象:可以把小鱼图形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再引导学生利用平移进行图形转化。小组内合作完成。第18题是等边三角形特征的练习。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在课本上画出来,集体讲解。)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妙解教材》相关习题。
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 教材第110页第4题,练习二十五第14~17、20题。1.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通过统计图上的数据分析,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和解答一些问题。3.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提高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认识。多媒体课件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统计和数学广角的相关内容。(板书课题:统计与数学广角)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指名说一说。(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对比情况。(3)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议一议,再汇报绘图的一般步骤:①画纵轴和横轴;②写清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和图例;③根据数据和项目把纵轴和横轴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格;④标明数据、单位等;⑤根据数据画直条图。(4)完成教材第110页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绘制统计图,在组内互查,再交流解答后面的问题。2.复习平均数。(1)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区别?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统计意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平均数是用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几,不代表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是几;而把一个数据平均分成几份,得到的每个数据都相同。求平均数可以用“移多补少”法,也可以用除法直接计算。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具有很好的代表性。(2)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4题。先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再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3.复习“鸡兔同笼”问题。(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常用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2)完成教材第115页第20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自己的方法,集体讲评、订正。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15题。(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了解数据,再独立完成统计图。(2)课件动态演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3)看图回答问题。学生先独立分析问题,然后集体交流。第(1)小题:1995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2010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普通邮件呈下降趋势,电子邮件呈上升趋势。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题,可提的问题很多,集体交流时,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2.完成教材第114页第16题。“现金日记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信息,理解表中各类数据的含义,明确右栏的“结存金额”合计数不是用“本月收入一本月支出”,而是在算出本月收入与支出的差后,再加上“上月结存”。3.完成教材第115页第17题。结合跳远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适用范围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妙解教材》相关习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9 总复习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画导入,激发兴趣,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