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评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一作者简介,二文化常识,三创作分类,三创作背景,二理解诗意,三梳理结构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短 歌 行 曹操
1.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2.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诗中情调的起伏、断续、变化的特点。 3.能够客观全面的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
一、课前导入,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被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短歌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建安13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被广为传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齐读课文,认准字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慨叹人生(1-8)
我心有愿,期盼嘉宾(9-16)
因才而忧,渴求贤才(17-24)
敞开胸怀,广纳才俊(25-32)
人生短暂贤才未至功业未就
三、深入研读,仔细品味
思考1: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营造“忧”的 意境?
明确:“酒”“朝露”“鹿”“明月”“乌鹊”
“酒”这一意象历来被文人运用,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是离别的酒,前路渺茫,愁绪在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酒似乎总是被用来表达忧愁,所以人们常说“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曹操在这里用“酒”意象同样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愁——人生短暂。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这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所以诗歌后面才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短暂。
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这里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
曹操在这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气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们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乌鹊”这一意象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乌鸦的鸣叫、飞行或出行作为判断人事吉凶的依据,叫做鸦占。《诗经》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说乌鸦知道谁家富贵就会飞落到谁家的屋顶,这系吉兆。其后以乌鸦判断吉凶的信仰一脉传承下来。
思考2:
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3)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有对贤才的渴求,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设问开头,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概括主旨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达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示范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合作学习,第二层,第四层,英雄的慷慨悲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乱世出英雄,横槊赋诗,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忧人生之短,分析情感,情感分析,“比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写作背景,情感基调,诗中“贤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