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14.1 故都的秋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问题1:“故都”指何处?
(北平)点明描写的地点,便于抒情。
饱含着作者对北平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问题2:作者对“故都的秋”有怎样的感情?
问题3:作者深深眷恋着的故都的秋具有哪些特点?作者运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
作者通过写景来表现。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
问题4:作者运用哪种手法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努力读出清、静、悲凉的味道来。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问题1:作者选用了北平哪些特有的秋景来写?问题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问题1:作者选用了北平哪些特有的秋景来写?
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问题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老师为大家建立了一个表格,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破屋,破壁,牵牛花的蓝朵
气味也没有,丝纹细腻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缓慢悠闲的声调(声调)
问题3:作者调用了哪些感觉来写这些秋景?有何效果?
秋院的清晨(视觉、听觉)秋槐的落蕊(触觉)秋蝉的残声(听觉)秋雨的奇味(嗅觉)秋果的奇景(视觉)
视、听、触、嗅。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
问题4:描写驯鸽使用了什么手法?找出其他类似用法。
以声衬静:雨声、蝉声、人声。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火辣辣的香山红叶或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挑选了五种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和作者的情感有关。作者当时的心情:苦闷、落寞、悲凉。
“情”与“景”的关系: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文章选择了五种秋景,紧扣“清、静、悲凉”来表现北国的秋味,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将所受之苦闷、落寞、悲凉的心情蕴藏在了精心挑选的景物的描写中。 这就是本文“形”与“神”、“景”与“情”的关系,明确了这两点也就是明确了我们这篇课文的两个教学目标。
以《家乡的秋》为题写一篇散文。要求: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学习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课又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体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主要写法。2.学习课文中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学生朗诵文本,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2.分组讨论五幅“秋景图”的“形”与“神”,体会散文中“形”“神”二者的辩证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联系作者经历和所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北平的秋色所流露出来的深远幽思和孤独之感,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2.学习本文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本文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对于散文所表现的悲凉的秋味很难体会,所以本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把握文字和审美的能力。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而好多学生对文中的故都是没有具体的印象的,所以我在PPT中插入相关的图片来让学生欣赏体会。对于本文的理解还有一处难点就是作者的经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战乱漂泊中的孤独和愁苦是解读这篇散文之“神”的钥匙,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把握作者描绘秋景时所采用的语言。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者心境,理解文章的感情。
重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比衬托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景状物,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1.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法。2.朗读感受,重视诵读、美读。3.让学生读、说、品、评,合作探究。
首先,进行视频导入,视频里展示的是保定古莲花池深秋美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引导出本课课题《故都的秋》。然后,进行课文新授部分:一、默读和解题: 快速默读并请学生理解文章题目,由此引出作者对北平深深的眷恋之情;从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对比中,把握“清、静、悲凉”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分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找出北平五种特有的秋景。三、研读课文,分析探讨: 采用列表格的形式,将五种特有的秋景与“清、静、悲凉”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总结出情景关系: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
四、课堂升华: 学生欣赏保定各个著名景点秋天美景的照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理解文化多样性。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我布置以下作业: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以《家乡的秋》为题写一篇散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这样的板书比较简洁,但可以呈现重点难点,强化学生记忆,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发展过程的印象。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图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秋味书写的回顾,任务二,情感抒发的独特处,内容形式,任务三,语言节奏的把握,任务四,学以致用,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整体感知结构详解,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合作探究深入研习,以声衬静,都市闲人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都的秋郁达夫,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感知与思考,静悲凉,研读与思考,合作与探究,扩展积累写秋的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