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5.玲玲的画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0693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5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展开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3)会认本课“玲、详”等生字,会写“画、幅”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3.情感与价值
深刻领悟结尾段的含义,养成遇事肯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爸爸不直接教给玲玲补救的办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小意外,在这些小意外面前,有的人惊惶失措,消极对待,而有的人沉着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知道文中的玲玲是怎么做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
|
二、认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认的字和不懂的词。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一边听,一边指出学生读错的字,同时提醒其他同学把正确的读音标在生字上。 3.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语句停顿及语气的变化。 4.同桌或小组共读课文,互相纠错,努力做到读通顺、读准确。 5.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
|
三、汇报交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2.关于“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第2~6自然段。 3.关于“最后的结尾怎样”,可以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7、8自然段。 注:这道题可以布置学生课下自行完成,留作第二课时重点讲解。 |
|
四、生字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生字,课件出示。 注意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和习惯。 1.“画”的“凵”要写得扁而宽,托住上半部分。 2.“幅、评、纸、报”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分布。 3.“拿”上半部分的“合”和下半部分的“手”都要写得略扁一点,字才会显得更漂亮。 |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复习生字、新词。 2.学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同时思考:玲玲是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小意外的? |
|
二、精读课文第7、8自然段,解决上文的问题 1.爸爸是如何帮助玲玲的?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解决办法告诉玲玲? 2.把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小花狗的可爱,明确画看上去更好的原因。 |
|
三、齐读课文结尾段,领悟本课主旨 1.品读关键词语的含义,说说爸爸为什么“高兴”。 2.熟读结尾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
|
四、拓展延伸 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类似文中的事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
|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勤动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在教读时由于事先预设了几个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对把握课文内容很有帮助,对结尾段的重点研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本文的主旨。
[不足之处] 本课在学习时朗读较少,特别是对人物对话的朗读指导不够,这一点需要加强改进。
[再教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再教时,可以围绕人物展开学习,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重点研读,如“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玲玲想了想”等。
语文人教部编版5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5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学习字词,指导书写,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5 玲玲的画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5 玲玲的画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训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册5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5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共6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