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赏析《定风波》,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简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南故人
家铉翁①
曾向钱塘②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糖?
【注】①家铉翁:四川眉山人,长期在南宋朝廷做官,久居临安,随吴坚出使元,枝扣留,宋亡拒降。②钱塘:南宋都城临安的辖区。
3.作者想向“江南故人”“寄”的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4.诗歌中提到的“鹃”,是指“杜鹃”,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请问用在本诗中有何妙处?
5.阅读下面这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怎样的人?
古诗词赏析,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表达效果。
7.你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哪个人?请说出理由。
阅读刘禹锡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②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③王谢:此处指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叙述诗人被贬之事,“凄凉地”写被贬之地的环境气氛,“二十三年”写被贬的时间之长。
B.甲诗颈联用“沉舟”“病树”来象征唐朝的衰败,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惋惜之情。
C.甲诗“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一曲”指的是白居易为作者所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
D.乙诗中的“野草花”写出了朱雀桥现今的萧索、荒凉之景,与昔日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9.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
10.乙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11.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平江府①
[宋]文天祥
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
鸠居②无鹊在,鱼网有鸿过。使遂睢阳志③,安危今若何。
【注】①平江府:北宋时升苏州为平江府。②鸠居:语出《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鸠占鹊巢。鱼网:语出《诗经》:“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意思是鸿雁不幸遭受了鱼网之祸。③睢阳:典出唐安史乱时的睢阳保卫战。县令张巡率军以少胜多, 使叛军再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
12.诗歌颔联用“归心少”和“出涕多”形成 __,突出了平江府百姓生活的 ____。
1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一组句子,说说两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甲]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
[乙]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4.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15.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古诗词赏析,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全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请赏析“小桥流水人家”的表达效果。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19.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2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1.古诗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B.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C.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一个“之”“而”,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
(2)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其后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天净沙是_________名。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4.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
2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26.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早春旅怀
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圻①,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②。
【注】①圻(chè):裂开,指草木发芽。②欲三十:快要三十岁,白居易当时二十九岁,考中进士。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
(2)诗中两次提到“愁”,你能看出作者的“愁”有哪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8.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29.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参考答案:
1.拟人。描写出微冷的寒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感寒冷,山头上,斜阳已露出笑脸的景象。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寄”思乡之情,“寄”故国之思,“寄”鼓舞江南故人之情(答寄托思乡之情,亡国之痛也可)。
4.借杜鹃啼鸣表达思乡之情,用杜鹃啼血渲染悲凉的氛围,蜀人闻杜鹃而怀念古蒂杜宇,表达故国之思。
5.(1)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瑟瑟呼啸的狂风。
(2)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调(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操守。
6.写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景象,衬托了主人公的刻骨思念,渲染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凉氛围 。
7.示例:我会用它来赞美诸葛亮。因为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B
9.画面描述: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蕴含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在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
10.乙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平凡之物,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感慨。
11.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反映了守边将土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对比 艰难与困难
13.都运用了比喻,第(1)句将元兵人侵比作鸠占鹊巢将宋朝遭难比作鸿雁无辜遭受渔网之祸。第(2)句将山河的破碎比作风中飘絮,将个人的命运比作雨打浮萍。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国家动乱战乱频仍、前途未卜的悲愤与担忧。抒发了作者的爱国忧国之情。
14.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要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1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16.乡愁/思乡之情
17.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深秋的萧索凄凉的特点,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寂,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18.草、木、花、鸟。
19.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20.本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连三月”极言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抵万金”道出家书难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深深的忧虑、渴望得到家人音讯的情感。
21.(1)B
(2)“独”与绵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相对比,烘托出了苍凉悲壮的气氛,抒发了作者的孤独、悲伤之情。
22.曲牌
2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4.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意思对即可)
25.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现了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26.前两联写诗人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颈联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诗人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尾联写诗人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诗人的心境又趋向闲淡平和。
27.(1)对比、反衬(或以乐景衬悲情),用都市繁华喧闹反衬了诗人的孤苦。
(2)①独自在长安的孤独寂寞之愁;②对故乡的思念之愁;③马上要三十了,还没有实现理想抱负,对未来的迷茫之愁。
28.C
29.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五(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