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含答案),共9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秋兴八首(其一)①杜 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 (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梦中作①[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C.末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D.全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看似写梦,其实是为了含蓄地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表达自己言外之意。 B.第二句描写的是现实之景,“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百种花”,表明时节是春天。C.第三句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D.全诗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①,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②水清浅,暗香浮动③月黄昏。霜禽④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⑤断魂。幸有微吟⑥可相狎⑦,不须檀板共金樽⑧。[注释] ①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②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③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④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⑤合:应该。⑥微吟:低声地吟诵。⑦狎(xiá):亲近。⑧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奢华的酒杯。(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独”“尽”二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B.颔联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C.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D.尾联是说在赏梅中演奏乐曲,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B.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描绘其倒映在水中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颈联上句写“霜禽欲下”是虚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实写。D.尾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访城西友人别墅雍 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1)诗歌用词精妙,“日高”二字看似平实,实则意蕴丰富。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诗歌构思精巧,写的是诗人的一路所见,却含蓄地写出了友人的情怀。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梦中作①[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的焦虑、失意之情。B.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C.末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D.全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看似写梦,其实是为了含蓄地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慨,表达自己言外之意。 B.第二句描写的是现实之景,“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百种花”,表明时节是春天。 C.第三句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D.全诗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 7.诗词鉴赏,完成后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2)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8.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日(一说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词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词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表达出来。 B.本词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C.这首豪迈与婉约兼有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乐景衬哀情”,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塞下曲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B.《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 “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1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注释]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传杯饮酒。⑤回:回荡,摆动。(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送梓州李使君①[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释] 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③树杪(miǎo):树梢。④橦(tóng)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是寄情。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辋川①六言(其五)[唐]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注释] 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烟稀少。 B.“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0.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一(含答案)答案解析 一 、古诗文阅读1.参考答案:(1)玉露、枫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丛菊、孤舟、寒衣、暮砧。[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提取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2)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3)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结合注释内容明确诗人此时处于暮年,处于旅居夔州的状态,而且此时国家政局背景为“安史之乱”后。再结合“玉露凋伤”“气萧森”“孤舟”提炼出诗人暮年飘零他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孤舟一系故园心”流露诗人心系故园的思念之情。“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虚实兼具,写出时局那种动荡不安,流露作者的担忧之情。2.参考答案:(1)答案为:D;解析: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四种意境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这正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答案为:B;解析: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是虚景。3.参考答案:(1)答案为:D;解析:尾联是说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根本不需音乐的俗情来凑趣。(2)答案为:C;解析:颈联写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虚写。4.【参考答案】(1)“日高”二字,写出了诗人赶路时间之久,行程之远,表现了诗人为拜访友人不辞劳苦地奔波和“未到君家”的焦急心情,并暗示了友人远离尘嚣、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2)诗人未写“君家”,但诗人巧妙地以境写人,路途幽深偏远,处处枳花,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恬淡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 5.参考答案:(1)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解析] 此题考查描绘诗词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解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题的一般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就儿童而言,则表现其顽皮、天真、可爱;就词人而言,则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3)(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解析] 此题是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是在赞赏松竹;“东家分社肉”,则表达了作者与邻里相处融洽,对生活的满足之情;“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中的“儿童偷把长竿”“静”“闲”词语中,可以判断出对儿童的喜爱和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6.参考答案:(1)D [解析] 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四种意境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这正符合“梦中作”的特点。(2)B [解析]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是虚景。 7.答案为:(1)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2)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8.参考答案:(1)B [解析] 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苦闷的。(2)D [解析] 全诗借景抒情,只有上片有“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 9.【参考答案】(1)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比较阅读。“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但愿自己的本领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表达了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并不是直接写军旅生活的紧张。(2)《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折柳”送别,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或依依不舍之情。而《塞下曲》中将“折柳”与气势雄伟的战争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希望不畏艰难、为国杀敌的爱国之情。 10.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雁引愁心”“山衔好月”明显是拟人;然后结合诗句“愁心去”“好月来”反映了作者开心的状态。注意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将人的什么动作或情感赋予了谁+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要明确指出并要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注意广义的表现手法是包括修辞手法的,所以修辞手法也可以考虑。通过分析句子,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说表现手法也可以。答题格式同上。注意这两句诗表面看写的是“云”和“天”,实际上要表现的是岳阳楼的高,从而表现李白豪迈奔放的情怀。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11.参考答案:(1)答案为:D;解析: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2)答案为:A;解析:开头两句虚写李使君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而不是实写。12.参考答案:(1)答案为: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和诗句主题的把握。解题时根据要求,首先要明确王维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读完全诗,细细品味,可以知道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孤身静处,希望过上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只有D选项中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表达了安于清贫,追求过宁静生活的愿望。(2)答案为:C;解析:C项,后半句正确,“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只是,并没有人物对比,诗人王维在此是表达对颜回和陶渊明恬淡生活的向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五(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