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 北师大课标版 选修 唐诗欣赏 九日齐山登高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4080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日齐山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最为著名。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二、表达感怀伤时之情;三、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四、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第一幅美景:江涵秋影雁初飞(试赏析首联)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 山水一色,浑然一体。
在这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
江水:清澈肃静“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大江:包容开阔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环境:动静一体“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面对如此的美景,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诗人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节日登临的愉悦畅快之心情。
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诗人暂时忘记了尘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的事情实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
诗人愉悦、欣喜的背后还蕴藏着怎样的情感?请在诗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体会“但将酩酊酬佳节”里所蕴藏的情感。
诗人酩酊大醉, “但将”二字,其实就是“只能用酩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节,实在没有什么其它好的办法了。 然而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也写出了不为人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现实生活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 这句话也透射出了诗人内心无比的痛苦之情。
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莫名的伤怀了。也不要为它感慨怨恨了,人生无常,命运无常,任何自怨自艾的伤感都无济于事,所以,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及时行乐吧!这是在劝解和安慰张祜。
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杜牧这次登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但这仅是一种表象,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后遂用"牛山下涕、牛山悲、牛山泪、"等写因事物代谢引起的悲哀; "牛山"亦常用指兴发悲哀的所在。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另: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情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将进酒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畅读通其韵,诵读指导,通读品其辞,品读感其人,知人论世,品读小结,演读达其神,另读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知韵律,再听明诗情,岑夫子丹丘生,精赏品酒兴,对比讽刺,壮志难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课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诵读诗歌思考,《蜀相》,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