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优秀作业ppt课件
展开2020年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主角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但丁,而是遥远东方的一位诗人——杜甫。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这部纪录片的标题是《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究竟伟大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名作《登高》去寻找答案。
1.自由朗读,展示诵读效果。
2.听名家范读,投入诗境,体会诗歌情感基调。
3.请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1.品读前两联,品析意象,分析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猿的鸣叫声是什么样的?联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等可知猿啸声凄切悲凉,使人闻之感伤。哀猿长啸,使本就孤独伤感的诗人的哀伤又增添了一层。
1.品读前两联,品析意象,分析情感
(2)“渚清沙白”在色调上有何特点?“清”“白”都是冷色调,表现出诗人登高之时环境的冷清凄凉。
(3)“鸟飞回”该如何理解?“飞回”是“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的意思,写出了一只孤鸟在阔远高天之下,在凛冽的秋风中艰难盘旋的姿态,可联想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都是诗人的自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落木”如何理解?为何不写做“落叶”?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林庚《说“木叶”》
(1)“落木”如何理解?为何不写做“落叶”?“木”也指“叶”,但“木”显得更加枯萎、衰败、萧条。这里诗人用“木”而不用“叶”,就是为了凸显环境的衰败、萧条。
(3)滚滚东逝的江水,象征着什么呢?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江水”象征着宇宙的永恒,而这“永恒”又反衬出人生的苦短。古典诗词中借写江水永恒而惜人生苦短的诗句很多,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2.前两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多个意象,营造了苍茫壮阔的意境,也传达出诗人的悲秋情怀;(2)远近结合:首联起句是远景,对句是近景,镜头由远及近,触目皆是苍凉秋景;(3)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天、渚、沙是静态之景,急风、猿啸、鸟飞回是动态之景,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4)点面结合:首联起句是全景式描写,“鸟飞回”则是特写镜头,点面结合,画面更有层次感;(5)对偶: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句中自对,“天”对“风”、“高”对“急”、“沙”对“渚”、“白”对“清”,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本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开始抒登高所感。请同学们思考诗人都抒发了哪些情感,可以结合背景资料和相关诗句思考讨论。
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涉世不深);(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这首诗是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诗人失去依靠,知交零落。“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1.宋代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八层意思,离不开一个“悲”字,请尝试代入诗境,说说诗人抒发了哪些悲慨?
距离故乡路途之远,突显愁苦之深。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万物凋零的衰败景象,容易使人感到伤感惆怅。
寄居他乡之意。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在已近岁末的秋天会更加浓烈。
久也,强调漂泊乡的时间之久。
感叹体弱多病,精神疲惫不堪。多病往往多愁,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
重阳节的一种传统习俗,全家人一起不仅登高,还饮菊花酒,为祈求避邪除灾。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
孤身一人,此佳节本应全家人在一起,而此时形单影只,万分悲凉。
老年,过了建功立业的黄金年龄,迟暮之年。本应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如今老病交加形单影只,一事无成,悲不胜悲。凡此种种,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罗大经在《鹤林玉露》
2.颈联十四个字写出了八层意思,诗情似乎达到顶点,那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因为国运和自身命运的艰难而深感遗憾(苦恨),于是两鬓的白发渐多;心中愁苦,身体又衰老多病,诗人越发觉得潦倒不堪,想要借酒浇愁,可是无奈,疾病缠身,不得已只能停杯。
3.小结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从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暮,再到悲国事之秋,全诗以“悲”情贯穿,层层递进,体现出诗人“叹息肠内热,穷年忧黎元”的大情怀。杜甫被誉为“最伟大的诗人”,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一古体诗,一近体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相同。对照《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2.再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从意象类型、意象组合方式、美学风格等角度对比分析,明确差异,完成表格。
诗词从来就不止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杜甫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仍毅然站立在精神的高地上,用他那高贵的灵魂俯视芸芸众生,为国为民大声呐喊。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他不仅是诗人,他是“诗圣”。
课后阅读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登楼》,充分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风格。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反复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揣摩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朗诵脚本,为班级的诗歌朗诵会做好准备。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获奖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2 拿来主义获奖作业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教学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拿来主义》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0.1 劝学评优课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a href="/yw/tb_c4001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0.1 劝学评优课作业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师说》联读教学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师说》联读教学设计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师说》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师说》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师说》联读导学案docx、《荀子·劝学》朗诵-雅坤-1《荀子·劝学》朗诵-雅坤Av95437004P1mp4、韩愈《师说》朗诵-朱山-1韩愈《师说》朗诵-朱山Av925079208P1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优秀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8.3* 琵琶行并序优秀作业课件ppt</a>,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教学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