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全诗。2、从意象入手,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3、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流寓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乘时而起,互相争夺底盘。杜甫本人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前往夔州。在夔州期间写下了这首《登高》。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近体诗(今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这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其实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而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它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从字数上可分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试从诗中找一个字或词来表达你的读后情感体验。
首联、颔联共选取了几种意象?
风、 天、 猿、 渚、 沙、鸟 、落木 、长江
小组探究: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风急: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天高: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哀猿: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清渚白沙: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飞鸟: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以鸟自况,孤独无依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景物,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意象。这对于飘零流落在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有阔大胸襟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
前四句重在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这两联浑然一体,境界深远,营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无尽悲凉之情。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罗大经认为此诗有八悲,曲尽人生之悲怀一悲:万里,地之远也二悲:秋,时之惨也三悲:作客,羁旅也四悲:常作客,久旅也五悲:百年,迟暮也六悲:多病,衰集也七悲:台,高迥处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诗人为何而悲?离家万里,漂泊他乡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颈联二句写出“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备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爱上杜甫的十个理由,第二部分,《登高》鉴赏,长年漂泊有家难归,晚年多病孤苦无依,国事艰难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消愁无途,诗人为何而悲,诗人如何写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8.2 登高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8.2 登高评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唐诗》大数据统计,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沉郁而悲壮,地之远也远离家乡,时之凄惨也,齿暮也年暮垂老,高迥处也,结构图示,新停酒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课ppt课件,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