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8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情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威尼斯比较陌生,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艇时,可以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对威尼斯及小艇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从而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水城威尼斯的风采。
2.积累优美句段,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在城市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略威尼斯的独特风情。学习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顾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样子特点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船夫技术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
2.出示威尼斯小艇图片,根据图片回忆主要内容。
本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又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接着写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详细地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深入文意
1.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小艇的重要性?
运用类比手法,将河道与大街类比,小艇与汽车类比。小艇如汽车般重要,作为交通工具,成为了威尼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阅读第2、3自然段,感受形象的描写。
(1)作者用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又深又窄、两头翘起、轻快灵活、舒适)
(2)想象画面,说一说“说不完的情趣”指的是什么?
小艇融入威尼斯的石桥、古建筑中,成为一体。
这些是只有在小艇里才有的体验,是水城特有的风情。
3.阅读第4自然段。
(1)标注出体现“船夫技术特别好”的词句。
(2)圈画“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语句。
4.阅读第5、6自然段,交流感受。
(1)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动态描写:“半夜……告别的声音。”
静态描写:“水面上……沉沉地入睡了。”
(2)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
小艇一出动:威尼斯就充满生机与活力。
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安静。
动静结合描写,突出小艇作用,紧扣课题。
威尼斯特有的风情是有什么组成的?(人们+小艇+生活+风景)
(三)写法梳理
1.阅读课后链接文段,体会描写。
(1)朱自清的《威尼斯》的片段主要从威尼斯的交通特点、地理位置及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威尼斯。
(2)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的片段主要介绍了威尼斯的夜晚蔚蓝宁静、绮丽入梦的特点。
2.表达方法的相似之处:
(1)介绍了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2)都描写了威尼斯的小艇;
(3)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景物的特点。
(四)师生总结
1.揭示主题: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散文,以神形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总结表达方法:
(1)抓住事物特点,形象描写(比喻、夸张等),如:小艇的外形描写。
(2)动静描写相结合: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3)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词句段。说一说威尼斯给你的感受。
2.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0* 金字塔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6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