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618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那个星期天》(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618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9 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初步感知,理清思路,重点研读,体会心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积累吓唬、挨、耽搁、缥缈、绽开、急遽、惆怅、惊惶、依偎、消逝等词语。2.品读分析关键语句,体会那个星期天“我”心情的变化。3.辩证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加深对责任与爱的理解。4.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具有一定难度。难点分析该段学生对于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分析词句能力尚不成熟,存在难度。教学方法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景物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主人翁心情的变化。2.运用分组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一周七天你最喜欢哪一天?引发学习的积极性。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板书:时间变化早晨上午下午)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三、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主人公盼望着出门玩耍,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心情也不断变化,那么他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呢?思考: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期待、兴奋、愉悦......)(板书:期待、愉悦) 2.同桌讨论第三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表现了“我”的这种心情?用“ -- --”画出来。预设:(1)“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2)“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板书:等待)3.师生合作读师: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生:她们的家师:想象----生:她们此刻在干什么师:想象----生: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师:想象----生:她们的声音。 4.“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里的“空空落落”仅仅指院子的空旷吗?还指什么?(指“我”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孤独,但“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5.请同学们想象“我”等待的时候,母亲在做什么? 找出“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的焦急心情。(板书:焦急) 6.星期天的上午,“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了焦急心理。整个下午“我”指做了一件事,请找一找文中第六自然段几次写到“我一声不吭”?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预设:第一次:天色不晚,我相信母亲“洗完衣服就去”的承诺。 第二次: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里渐渐失落,但仍心存期盼。 第三次:天色已晚,极度失望。“我”的心变为落空绝望。(板书:绝望、委屈) 7.“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讨论:从文章对于母亲语言、动作的描写,你怎样评价这位母亲?预设: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小结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太阳光线等景物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业布置1、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描写自己的心情;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 《那个星期天》测评练习一、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二、读一读,选一选。(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A.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B.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A.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B.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参考答案一、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二、1.A 2.B《那个星期天》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回顾头来,看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结合其他老师的点评,还是有一些遗憾:1、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有的孩子提出:那位母亲由于忙碌,而没有带、孩子出去,疏忽了孩子的“正当要求”,这位母亲是不合格的。此时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模糊地说了,大家课下讨论讨论。其实我可以让学生讨论,写一写,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白:这位母亲对孩子有疏忽,也有发自内心的爱,文中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的惊惶并且道歉的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母亲为生活操劳而忽略了孩子的要求,也是很无奈。她对孩子的爱令人感动。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对文中的母亲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2、尽管在教学中注重了孩子的朗读,但在朗读方式方面还是缺乏多样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努力的去改正、克服,争取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目,提疑问,走入文本,理清脉络,领会主旨,学习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目,提疑问,走入文本,理清脉络,整体感知,体会人物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