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 生态系统1 种群和群落教案
展开《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种群的例子了解什么是种群。
②了解什么是群落,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③ 了解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学会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④了解天然森林的形成过程。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含义。
②学会理解概念的重点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实例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创设情境,打破学科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学生由生活走向科学,由科学走向生活。
②通过了解天然森林形成过程,树立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的观念。同时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种群和群落
2、难点:天然森林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学校后山的照片,学校池塘内睡莲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世界上最后一只白犀牛”。
提问:白犀牛要灭绝了吗?
为什么,这里不是还一只活着吗?
作为一个个体,不能繁殖后代,种群无法延续,白犀牛即将灭绝。
展示犀牛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物种的集合体,才能延续后代,稳定遗传
性状和基因,我们把这些集合体称为种群。
(一)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或空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举例:西湖中的荷花个体和荷花种群。
提问:关于种群的概念,你认为哪些是关键词?
2、种群的三要素:①属于同一物种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展示校园池塘睡莲的图片,提问:这些睡莲都一样吗?那它们属于一个种群吗?
展示草原上鹿群的图片,提问:这些鹿是一个种群吗?
种群内有年龄,大小,雌雄等差异。生物存在多样性,它们存在在草原上,是同一物种的全班个体,是种群。
3、判断种群:
①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树
②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
③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④此时此刻教室里所有的男同学
⑤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和蝌蚪
(二)群落
提问:观察学校旁边的后山,你能说出上面有哪些种群?
这些种群之间有联系吗?
种群之间,如麻雀吃虫子,捕食关系。松树为鸟提供栖息地,鸟给松树捉害虫,互利互惠。喜鹊和麻雀有共同的食物,竞争关系,等等。同一区域,种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要研究一片区域需要将所有种群联系起来共同研究。
1、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内,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三要素:
①一定的环境(范围可大可小)
②各种生物种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③总和
3、群落分层
提问:观察学校旁的后山,所有植物都一样高吗?
活动:如果你有一片空地,给你一些植物,你将怎么组合它们?
用一块小黑板,画好土壤和太阳,让学生上来,将草本、灌木、乔木的纸卡(背面有双面胶)粘到空地上。
结合学校旁的山上的森林群落,提出植物的分层现象,从高到低,分别是乔木,灌木,草本。
提问:为什么这么组合?这样组合有什么优点?
提示:门卫伯伯在树下种大豆,种菜,充分利用阳光。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
植物分层能充分利用阳光等自然资源。
提问:动物分层吗?让另一个学生来将喜鹊、燕子、蚱蜢、螳螂、蚯蚓的纸卡粘到小黑板上?得出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提问:为什么动物会分层?因为不同动物的栖息地,食物所在不同。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的植物分层导致动物分层。
4、群落的类型
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种类或大或小的群落,如池塘群落,校园群落,农田群落等等。根据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其生活的环境,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陆地上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比如温度,降水等都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同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物群落。陆生生物群落中,主要有六种类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6和127页,举例说出这些群落中的代表植物类型。
我们看到这些不同的陆地群落,最先看见的是上面的植物,把这些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三)天然森林的形成
观察学校旁边山坡,很早以前学校的食堂建在山坡上,后来废弃使用将其拆除,那里表面的植被全部被破坏。下面的斜坡每年清除杂草,但是我们发现去年刚刚清除干净的斜坡上已经长出了一些一年生的杂草。斜坡上的平台三年前刚刚清理过,现在上面不仅有一年生杂草,还有很多多年生杂草。上面的斜坡已经荒废十年无人清理,不仅有很多杂草,还有一些灌木。
提问:如果这里继续无人管理,任其发展,长期下去还将出现什么植物?一些高大的乔木。
大家见过原始森林吗?原始森林是经过千百年后发展而成的天然森林,里面有各种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天然森林形成过程会依次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等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群落,乔木,最后形成稳定的天然森林。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珍惜森林,保护森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思路是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联系起来。通过各种举例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种群和群落。
所用例子大部分是生活的中的场景,比如校园中的树,校园中的池塘,学校旁边的后山等。关于群落的分层现象,给学生设计一个场景,如果给你一片庭院空地,你想怎么种植物,让学生自己组合一个植物群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小脑筋转起来,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具体实施,所以采用植物纸片粘贴的方法演示。群落分层的原因,结合农民分层种植(门卫伯伯在树下种大豆和豌豆,种菜)的经验,得出植物可以充分利用阳光。
关于本节课难点,天然森林的形成,也就是群落的演替,无法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延伸展示具体形成过程,在以后生活中注意采集相关地点演替的照片。所以采用不同地点,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群落演替。教室旁的后山就是一个很好的群落演替的例子,荒废的时间不同。分别是每年都清理杂草(初级阶段主要是先锋植物),已经荒废三四年(第二阶段,多年生草本),荒废十年(第三阶段,出现灌木群落),想象原始森林(顶级阶段,近千年后温度的森林群落)。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华师大版1 杠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1 杠杆教案及反思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