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
D.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如图是直流电铃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铃声是由铃碗的振动产生的
C. 变阻器滑片向右移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D. 绕制电磁铁线圈时,线圈的匝数越少,磁性越强
3.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B.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 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C. 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响度
D.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6.下列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 B. 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 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D. 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
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 )
A.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B.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
C. 声源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音调的关系 D. 声源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的关系
8.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 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 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 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
二、填空题
9.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证学习和工作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贝分.
10.如图,由图1波形可以看出:两个音频的音色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11.南开实验学校周边的工地的打桩产生的声音干扰了师生的学习和休息,我们用________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___ 减弱噪声.
1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 ,人类________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 或“不能”)。
13.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对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助听器就应用了这一原理制成。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
14.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打雷区距小明________ 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5.人们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________分贝,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在________分贝之间;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是噪声不超过________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_分贝.
三、解答题
16.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图表格.
(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之间,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问,声呐发射的是什么声波?它有什么作用?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17.当你向远处喊话时,为了能让远处的人听清楚你说的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要写出2个)
18.铁路工人为了确定远方是否有火车来,就用耳朵趴在铁轨上听下远方是否有火车,请说出其中道理。
四、作图题
19.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20.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右侧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五、实验探究题
21.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
22.(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她认为: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以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选择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3)上述探究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
冰
空气
铜
煤油
铝
水(常温)
镁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一、单选题
1.将一把刻度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前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前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后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 C
【解析】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则刻度尺发出声音不同;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刻度尺的振动频率与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刻度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两次均轻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发出声音也不同.
故选C.
2.如图是直流电铃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铃声是由铃碗的振动产生的
C.变阻器滑片向右移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D.绕制电磁铁线圈时,线圈的匝数越少,磁性越强
【答案】 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当闭合开关铁腕振动,铃声响起,铃声是由铃碗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故C错误;
D、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少,磁性越弱,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要从改变电磁铁的线圈匝数或者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入手.而电磁铁固定,则其匝数固定.只能从电流入手.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4)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有铁芯时,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4.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B.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 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答案】 A
【解析】A、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这里的“八个度”指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C. 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响度
D.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 D
【解析】A、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当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声音的速度变大,音调不变.故B错误;
C、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音调.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传播最快的是固体,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6.下列事列中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
【答案】 C
【解析】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是否异常,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B、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D、轮船上装有声呐系统,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选C.
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 )
A.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的关系 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的关系
C.声源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音调的关系 D.声源的振幅与声音的响度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在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的过程中,发现尺子露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尺子露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即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因此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抓住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分析声音的哪个特征发生变化,此题要结合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去分析解答。
8.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人耳朵的
【答案】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小,声音的响度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故C错;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人耳朵的,故D错;应选A。
二、填空题
9.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证学习和工作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贝分.
【答案】 90;50;70
【解析】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故答案为 90;50;70.
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0.如图,由图1波形可以看出:两个音频的音色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答案】 不同;甲、乙;甲、丙
【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
从图2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
从图2可以看出,甲、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它们的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不同;甲、乙;甲、丙.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11.南开实验学校周边的工地的打桩产生的声音干扰了师生的学习和休息,我们用________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________ 减弱噪声.
【答案】 dB(分贝);响度;传播过程中
【解析】声音的强弱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dB(分贝);响度;传播过程中
①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②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 ,人类________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 或“不能”)。
【答案】 350;能
【解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f=3500次/10s=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350;能.
分析:(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3.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液体或者固体。对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助听器就应用了这一原理制成。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
【答案】 介质;骨传导(或固体传声)
【解析】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或者说靠固体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4.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打雷区距小明________ 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 慢;680;信息
【解析】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而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慢于光的传播速度,故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v声=340m/s,t=2s,由v= 得,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的距离:s=v声t=340m/s×2s=680m.
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慢;680;信息.
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求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的距离;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5.人们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________分贝,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在________分贝之间;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是噪声不超过________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_分贝.
【答案】 0;30~40;70;90
【解析】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
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超过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超过90dB会影响听力;
故答案为:0;30~40;70;90.
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三、解答题
16.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图表格.
(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之间,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问,声呐发射的是什么声波?它有什么作用?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答案】 (1)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超声波;传递信息;10000Hz∼20000Hz .
【解析】(1)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休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10 k H z − 30 k Hz 之间,即10000Hz∼30000Hz之间,超声波的频率是高于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是低于20Hz,所以可判断声呐发射的是超声波;利用它测出了水的深度,所以它可以传递信息;人的听觉范围是是20Hz—20000Hz之间,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10000Hz∼20000Hz。
故答案为:(2)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2)超声波;传递信息; 10000 H z ∼ 20000 H z 。
17.当你向远处喊话时,为了能让远处的人听清楚你说的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要写出2个)
【答案】 使用喇叭或用手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可使用喇叭;另外用手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使声音的响度更大一些,所以远处的人才能听得更清楚。
减少能量的损失,可以使声音传播的更远。
18.铁路工人为了确定远方是否有火车来,就用耳朵趴在铁轨上听下远方是否有火车,请说出其中道理。
【答案】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解析】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当火车发出声音时,铁路工人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就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不用等到空气把声音传播过来,铁轨能把声音更快传播过来。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四、作图题
19.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由图知,音调是原来的二倍,则频率是原来的二倍,如下图所示。
左右的间隔用来衡量声音的音调,左右的间隔越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0.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右侧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题,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即振幅为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则频率为原来的两倍,波峰(或波谷)的个数是原来的两倍,波形图如下:
在声波图像中,波峰的起伏程度是振幅,波峰到波峰间的距离是波长,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五、实验探究题
21.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
【答案】(1)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较小
(3)较大;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4)能
【解析】(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实验时可以利用小球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2.(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1)振动;响度
(2)空气
(3)会;不会
(4)①
【解析】(1)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起,是由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所以能说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乒乓球被弹起越高,则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那么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相同音叉也会把乒乓球弹起,这是因为空气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去了。(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音叉在振动,便能将乒乓球弹开。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4)实验中,通过乒乓球的弹起高度来反映音叉振幅大小的方法是转换法。而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能传递能量,也是转化法,而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是理想实验法,故应选的序号是①。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共鸣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3)真空中,物体可以振动,但不能传播声音;(4)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反应振动,是转换法,可以通过烛焰晃动,反应声音传递能量。
2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弦乐器的音调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她认为: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度,以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选择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填字母代号).
(3)上述探究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A,B
(2)D,E
(3)控制变量法
【解析】(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A、B的琴弦;(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E的琴弦.(3)由实验过程可知,音调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探究时每次只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控制其它的量不变,故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A、B;(2)D、E;(3)控制变量法.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琴弦的粗细,长度,以及弦的材料都会影响其音调,结合控制变量法可逐一做出探究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空气
冰
空气
铜
煤油
铝
水(常温)
镁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 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