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展开第4单元第10章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设计依据与构想】
在教学设计上力争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人格,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将竞赛方式引入本节课堂教学,这样会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求知欲、竞争意识,以此突出科学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节内容理论性强,气体交换原理对于尚无理化基础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本节课教学的优势是学生已经学过“血液循环”,是在对肺循环、体循环途径中的气体交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能力目标
1.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了观察及实验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电教媒体——多媒体课件: 资料——图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呼吸的4个连续过程示意图。
图表:人体呼吸时气体体积变化表。
相关器材──探究实验仪器、材料: 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吸管、洗耳球或一次性注射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学生准备
复习“血液循环”;预习本节课文。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婴儿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图片及谜语引出“呼吸”,然后设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一刻不停的进行着呼吸,呼气吸气只是表面现象,呼吸在人体内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自主获取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3页内容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教室看书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1.人体所需的氧气来自空气
2.空气中不仅有氧气,还有氮气和 二氧化碳等气体。
教师设疑: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否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教师引导点拨设计对照实验,一个烧杯中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另一个烧杯中通过入人吸入的气体(空气)。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演示,小组交流
探究目的:
探究人体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推荐器材:烧杯,澄清石灰水,塑料管,洗耳球等。
探究计划表
探究的问题 | 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变化吗? |
作出的假设 | 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
实验设计(探究指导) |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 |
实验装置 |
[实验方案]: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
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
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对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
[实验装置示意图]
教师提问:思考讨论:通过演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会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这个实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出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自主获取新知:教师出示图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4页内容并回答问题
1.填写下表
2.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呢?
气体成分 | 吸入气 | 呼出气 |
氧 气 |
|
|
二氧化碳 |
|
|
氮 气 |
|
|
水 蒸 气 |
|
|
[完成图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氧 气 21% 14.2% 二氧化碳 0.032% 4% 氮 气 78% 78% 水 蒸 气 0.5% 6% [讨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得出结论: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
自主获取新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4--65页内容并回答问题,学生看书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指导补充讲述。
思考: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里的气体交换和 里的气体交换。
2.肺泡内气体交换是指 。
3.组织里气体交换是指 。
4.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5.概述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师生共同小结]:肺泡和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发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课堂反馈练习
学生完成教师点拨点评
1.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2.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人体呼吸的主要过程包括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
(2)人体吸入体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其他气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其他气体。( )
3.下图为描述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甲图
乙图
(1)图中表示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的是图 ;图中表示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的是图 。
(2)肺泡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 并出 。
(3)组织里气体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变成 血 。
课堂小结
学生分组小结教师引导点评
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 课后练习题
- 配套练习题
课外拓展探究
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合作探究与展示,课堂检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