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实数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8952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实数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8952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实数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8952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6.3 实数教学设计
展开【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将实数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适时拓展数的观念.
2.通过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分类、集合的思想中领悟数学的内涵,激发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请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分类,及与有理数相关的概念等.教师引导得出下列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如eq \f(9,11)=0.eq \(8,\s\up6(·))eq \(1,\s\up6(·)),eq \f(5,9)=0.eq \(5,\s\up6(·))等.
引导学生反向探讨: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
教学说明
任何一个有限小数和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和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例1 (1)试着写出几个无理数.
(2)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π,eq \f(1,3),-2.7,0.323323332…,eq \r(3),eq \r(3,27),-eq \r(49),eq \r(3,15),eq \f(π,5).
由学生共同完成上述问题后,要求学生思考:
1.如何把实数分类?
2.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
出示实数分类表:
实数eq \b\lc\{(\a\vs4\al\c1(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数eq \b\lc\{(\a\vs4\al\c1(正实数\b\lc\{(\a\vs4\al\c1(正有理数,正无理数)),0,负实数\b\lc\{(\a\vs4\al\c1(负有理数,负无理数))))
教学说明
指导学生认识两种分类方式的异同,并特别强调“0”在表中的位置,考虑问题时不能忘记特殊数——0.
例2 将例1(2)中各数填入相应括号内.
整数集合{……}
正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负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由学生完成填空后探究:
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呢?
例3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表示的数是什么?由这个图示你能想到什么?
分析:由图可知,O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O′点表示的数是π,由此可知,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无理数.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找到数轴上表示2,3,…等的点.
教学说明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例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q \r(16)的平方根是±2 B.eq \r(2)是无理数
C.eq \r(3,-27)是有理数 D.eq \f(\r(2),2)是分数
分析:eq \r(16)的平方根即4的平方根±2,eq \r(3,-27)=-3是有理数,而eq \f(\r(2),2)是无理数,不属于有理数范围,故其不可能是分数.故选D.
教学说明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不能只看最初形式,而要看化简后的最后结果.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eq \r(4)是一个无理数
B.在eq \r(x-1)中x≥1
C.8的立方根是±2
D.若点P(2,a)和点Q(b,-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5
2.下列各数中,不是无理数的是( D )
A.π B.eq \r(2) C.2eq \r(6) D.eq \r(3,216)
3.下列各数中:
-eq \f(1,4),eq \r(7),3.14159,π,eq \r(\f(10,3)),-eq \r(3,4),0,0.eq \(3,\s\up6(·)),eq \r(3,8),eq \r(16),2.121121112…
其中无理数有 eq \r(7),π,eq \r(\f(10,3)),-3eq \r(4),2.121121112….
有理数有 -eq \f(1,4),3.14 159,0,0.3,3eq \r(8),eq \r(16) .
4.判断正误.
(1)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2)不带根号的数是有理数.
(3)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4)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5)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1)√ (2)× (3)× (4)√ (5)×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你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时应从注重学生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强调分类思想的认识,并设计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3.了解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实数运算时,根据问题的要求取其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难点:带有绝对值的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习了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那么,这一法则能否推广到实数呢?答案是肯定的,数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教师讲解课本例1
教学说明
教师可让同学们先计算-6,5.8,-11eq \f(1,2)有理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从而导出实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法则.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导语
在数拓展到实数后,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规律、公式仍然适用于实数范围,请同学们共同回忆,归纳在实数范围内适用的公式,法则.
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2.两个正实数,绝对值较大的值也大;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分配律:a(b+c)=ab+ac.
例1 比较下列各实数的大小:
(1)eq \r(2)+1与2.42;
(2)3eq \r(5)与2eq \r(11);
(3)eq \r(2-x)与eq \r(3,x-2).
解:(1)∵eq \r(2)≈1.414,
∴eq \r(2)+1≈2.414<2.42.
(3)(3eq \r(5))2=32×(eq \r(5))2=45,(2eq \r(11))2=22×(eq \r(11))2=44,由45>44知3eq \r(5)>2eq \r(11).
(3)由eq \r(2-x)为实数知2-x≥0,即x≤2,
∴eq \r(2-x)≥0,eq \r(3,x-3)<0,故eq \r(2-x)>eq \r(3,x-3).
教学说明
实数比较大小常用以下方法:(1)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被开方数大,它的算术平方根也大;(3)立方数大原数也大.
例2 计算下列各题:
(1)eq \r(3,-27)+|3-eq \r(5)|-(eq \r(9)-eq \r(3,8))2+3eq \r(5);
(2)eq \r(4)-eq \r(3,8)-eq \r(3,-\f(1,27))-(-eq \f(1,3))2.
分析:先逐个化简后,再按照计算法则计算.
解:(1)eq \r(3,-27)+|3-eq \r(5)|-(eq \r(9)-eq \r(3,8))2+3eq \r(5)
=-3+3-eq \r(5)-1+3eq \r(5)=2eq \r(5)-1.
(2)eq \r(4)-eq \r(3,8)-eq \r(3,-\f(1,27))-(-eq \f(1,3))2=2-2+eq \f(1,3)-eq \f(1,9)=eq \f(2,9).
教学说明
实数的运算同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运算顺序一样.
例3 已知实数x,y,z,满足2|4x-4y+1|+eq \f(1,8)eq \r(2y+z)+(z-eq \f(1,2))2=0,求(y+z)·x2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得eq \b\lc\{(\a\vs4\al\c1(4x-4y+1=0,,2y+z=0,,z-\f(1,2)=0.))
∴x=-eq \f(1,2),y=-eq \f(1,4),z=eq \f(1,2).
∴(y+z)x2=(-eq \f(1,4)+eq \f(1,2))·(-eq \f(1,2))2=eq \f(1,4)×eq \f(1,4)=eq \f(1,16).
教学说明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得到下列结论:
(1)非负数的和等于零的条件是当且仅当每个非负数的值都等于0.
(2)任何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任何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也是一个非负数.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1)绝对值等于eq \r(3)的实数是 ±eq \r(3) ,绝对值是eq \f(\r(2),2)的实数是 ±eq \f(\r(2),2) .
(2)eq \f(7,5)-eq \r(2)的相反数是 eq \r(2)-eq \f(7,5) ,绝对值是 eq \r(2)-eq \f(7,5) .
2.比较eq \r(2010)-1与eq \r(1949)+1的大小.
因为eq \r(2010)-1
对于甲:AB+AC=2a.对于乙:
∵△ABC为等边三角形,∴BD=DC=eq \f(1,2)BC=eq \f(1,2)a,
在Rt△ADB中,AD=eq \r(AB2-BD2)=eq \f(\r(3),2)a,
∴AD+BC=eq \f(\r(3),2)a+a=(eq \f(\r(3),2)+1)a.
对于丙:OA=OB=OC=eq \f(2,3)×eq \f(\r(3),2)a.
∴OA+OB+OC=eq \r(3)a.∵2>eq \r(3),eq \f(\r(3),2)
∴2>eq \f(\r(3),2)+1>eq \r(3),即2a>(eq \f(\r(3),2)+1)a>eq \r(3)a.
∴图丙的铺设方案好.
教学说明
第1题较易,2、3题稍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
【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知识,思考整个学习过程,看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出发,借助有理数知识,拓展延伸到实数范围内的知识认识,注重学生间的自主探究、交流,从而完成对实数知识的理解.实数的运算是有理数运算的扩展,引领学生适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延伸到实数运算领域,理解二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2021学年第六章 实数6.3 实数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章 实数6.3 实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无理数的判断,实数的概念和分类,实数与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实数的运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6.3 实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6.3 实数教案,共3页。
初中数学第六章 实数6.3 实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六章 实数6.3 实数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