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下 9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三下 9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共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下 9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jiù fú tú sū jiā jié jiǔ jiā mù tónɡ dú zì yìxiānɡ xiōng dì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加倍(bèi pèi) 牧童(mò mù) 酒家(jiǔ sǎ)遍地(biàn piàn) 断魂(yún hún ) 屠苏 (sū shū)三、比一比,再组词。酒( ) 异( ) 佳( ) 洒( ) 导( ) 挂( ) 唤( ) 付( ) 牡( )换( ) 符( ) 牧( )四、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爆竹声中一岁除。( )A.年 B.表示年龄的单位 2.路上行人欲断魂。( ) A.想要;希望 B.将要 C.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A.有分别;不相同 B.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五、写诗句大意,或根据大意写诗句。1.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我独自在他乡作客,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六、阅读古诗完成填空。1.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3. 《元日》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___(节日)热闹欢快的景象。《清明》这首诗反映_____(节日)的情景,人们有_____传统习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_____、_____传统习俗来表现_____(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4.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七、延伸阅读乞 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忘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给下面带点的可选择正确的解释。(1)穿尽红丝几万条( )A.尽头 B.完 C.全部(2)七夕今宵看碧霄( )A.碧玉 B.碧叶 C.青色2.填空。(1)“乞巧”是在农历 ,即 ,传说那天是 鹊桥相会的日子。(2)“七夕今宵看碧霄”中读音相同的两个字分别是 和 ,意思分别是 、 。 (3)诗中写出乞巧人多和红丝多的词语分别是 和 ,表达了 的追求。3.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写写诗句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 旧符 屠苏 佳节 酒家 牧童 独自 异乡 兄弟二、bèi mù jiǔ biàn hún sū三、喝酒 洒水 异乡 领导 佳节 牵挂 呼唤 交换 付出 符号 牡丹 牧童四、1. A 2. B 3. B 五、1.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要断魂一样。六、1.春风送暖入屠苏 总把新桃换旧符2.清明时节雨纷纷 借问酒家何处有3.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换桃符 农历正月初一 清明 扫墓、踏青 插戴茱萸 登高 重阳节4.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七、1.(1)B (2)C2.(1)七月初七 七夕 牛郎织女(2)宵 霄 夜晚 天空(3)家家 几万条 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3.示例:七夕晚上,望着浩瀚无际的青天,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