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共7页。
部编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省(xǐng) 嘱咐(zhǔ) 眼眶(kuāng) 风雪载途(zǎi)
B.亢奋(kàng) 晦暗(huì) 锵然(jiàng) 草长莺飞(yīng)
C.萌发(méng) 农谚(yàn) 追溯(sù) 海枯石烂(kū)
D.劫难(nán) 陨石(yǔn) 褶皱(zě) 惊心动魄(pò)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潮汐 振撼 骨骼 彗星 B.悬殊 孕育 农谚 至密
C.凋凌 沟壑 腐蚀 帷幕 D.狩猎 赌注 迁徙 萌发3.下列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备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 偷偷摸摸进行的。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音信。 4.(湖南省怀化市2021年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通过“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重要意义。C.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慘重。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3分)A.做好“双减”工作,依靠的绝非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大合唱”。
B.秋日汉阳的傍晚,时常迎来美丽的晚霞盛典,晚霞的颜色从绯红、绛红、殷红,轮番上演,美轮美奂。
C.时代越往前发展,我们越需要英雄气概;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进程越近,我们越需要英雄激励。
D.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文中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C.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及物候学。
D.结合文中介绍的影响物候来临的四大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纬度的差异。7.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①②⑤③8.(2021年山东东营市)综合性学习。(8分)某初中学校开展以“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材料二:(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材料三:“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成“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海翼号”滑翔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大科技装备。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中国火星探测巡视器着陆成功,“天问一号”上热搜。“问”,甲骨文写作“”,从“口”,“门”声,《说文解字》所谓的“讯”也。“天问”中的“问”即用其本义: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的“问”则引申为: 。(2分)(3)班级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时举办“科海泛舟,逐梦九天”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3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2分) (一)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每题4分,共16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9. 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4分) 10. 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4分) 11. 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二)(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植物工厂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瓶颈期”。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研究发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研究发现,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比如,叶菜类、茄瓜类,花菜类的蔬莱,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很多植物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也有不同的“挑剔”程度。这就要求植物工厂对营养液进行个性化配制和运用。⑥由此看来,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可以想象,只要带上种子、水和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就可生产出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这不仅解决了“瓶颈期”问题,还能解决航海、航天、沙漠、极地等环境中的吃饭问题。 (《光明日报》,2020.12.10有删改)13.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3分) 14.第④段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3分) 15.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由此看来”在文中的作用。(3分)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植物工厂被看成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说明其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B.植物工厂可以自由调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受外界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C.第⑤段画线句生动有趣,其主要意思是不同的植物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D.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使得在荒漠、太空、航船、极地建立农场成为可能。(二)(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14分)文明宝藏——三星堆遗址①“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作为发现范围较广、考古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度以辉煌的新发现震惊世人。②2021年初,重启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与以往相比,这次考古工作不仅发掘有大量的精美器物,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据参与考古工作的相关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环境就是一片田野,如今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些玻璃房子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考古发据、系统科才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另一方面,种也便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友实时收看考古发掘进展。③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之中,涵盖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环境生等9个专业,甚至为了探明祭祀坑的“火燎”情况,还邀请数十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研究。④从目前的考古进展可知,三星堆遗址断发现有6座“祭祀坑”,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加上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2个祭祀坑,专家们普遍认为这8个“祭祀坑”总体构成了三星堆祭祀区,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正如《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我”,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⑤可以说,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远不止对古蜀文化本身的了解,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遗址的众多未解之谜将逐一被世人揭晓。17.选文第①段写“三星堆遗址新发现震惊世人”有什么作用?(3分)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相的?(3分)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 19.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简要概括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意义。(4分) 四、作文(50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端木薪良)五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这取决于两件事:一个是你与哪些人为伍;二是你每天拿出多少时间补充知识。 (苏芩)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的心灵变得开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上面几则材料告诉我们:我与祖国融为一体,我要深爱我的祖国;身边的人会对我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善于利用时间才能把握未来;热爱劳动,才能拥有幸福。写作要求:(1)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部编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 【解析】A.眶kuàng,载zài。B.锵qiāng。D.难nàn,褶zhě。
2.D 【解析】 A.振→震。B.至→致。C.凌→零。
3.D 【解析】A.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B.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C.偷偷摸摸: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D.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杳无踪影”故D错误。
4.D【详解】A.搭配不当,“提高”与“范围”搭配不当,应删去“和范围”或者在“范围”前添加“扩大”;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用词累赘,“大约”与“左右”删去其一;故选D。
5.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时常迎来美丽的晚霞盛典”后面应该将逗号改为句号。这句话属于承接的上半句,一句话说完了,应该用句号。 6.D 【解析】该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高下的差异。
7.D 【解析】本题为句子排序题。通读几句话可知语段主要讲述“砾岩”保存了历史的痕迹。根据逻辑推断,第④句应为首句,第①句由“砾岩中……”可推知是紧承第④句来说,第②句紧承第①句解释这种现象说明的内容,第⑤③句通过设问,点明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故答案选D。
8.答案:(1)示例:近年来,我国在“探月工程”“火星探索”“深度载人潜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科学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2)询问(问询)探究(探寻)(3)示例一开展“我与科学,我与航天”主题演讲活动。示例二举办“心系航天,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示例三举办“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图片展。示例四举办“大国航天人”故事会。示例五组织“我的航天梦”征文比赛。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2分)(一)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每题4分,共16分)9.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2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分)10.(4分)不能删掉。(1分)“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1分)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如此。(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1.(4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通过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1分),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2分)12.(4分)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二)(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13.植物工厂就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从而使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生产粮食和瓜果的车间。14.作者先指出“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然后指出需要“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做到这一点,没有先进设施,很明显是无法做到的。最后,用“调节光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来侧面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15.总结前文。总结有了先进设施,就能够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从而实现植物工厂中的万物生长的梦。16.B(三)(2021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14分)17.引出说明对象三星堆遗址,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的说明。 18.“之一”,指其中之一,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此次考古中的一个亮点。“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举例子,列数字,说明了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 20.大量的精美器物的发掘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体现了三星堆遗址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远不止对古蜀文化本身的了解,它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