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汇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试卷 3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整合策略 试卷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试卷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策略教学设计 试卷 2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共19页。
探索与发现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科学道理”,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等4篇事理说明文。这些文章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结起来,科学、准确、严谨、有逻辑地阐明了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这些文章的语言朴素优美,也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基于此,单元整体设计以“未来教室۰探索与发现”为情境,引导学生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探索未来学习环境的可能变化,并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既有科学逻辑又不失朴素优美的说明能力。
核心任务为:发挥创意,面向未来,以“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为说明对象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说明文。核心任务的创设与单元选篇、写作要求密切相关,即跟着课文学习说明之“理”和说明之“文”。学习其“理”,通过梳理课文行文思路,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和基本逻辑;学习其“文”,《大自然的语言》说明语言严谨,阿西莫夫说明事物时严谨中略带幽默,《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表现力强。通过阅读、分析、评价和应用,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说明文形式各异的语言风格。单元写作重点设定了“说明的顺序”的训练。学生可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模仿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完成写作。学习流程按“说:畅想未来,头脑风暴”“明:析文明理,理顺逻辑”“文:聚焦语言,成文展览”展开。第一课段,创意“说”出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头脑风暴、创意畅谈“未来教室”;第二课段,结构“理”出来。在篇章结构方面,学生可通过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模仿其结构,为自己的“未来教室”模式布局谋篇;第三课段,文段写起来,学生通过赏析作者行文过程中或严谨、或幽默、或充满文学性的说明语言,应用其写作手法,对“未来教室”进行清晰的介绍说明,共需11个课时。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学性文章,“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在形式上(说明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在内容上(事理性)契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四课段(7~9年级)强调阅读说明性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事理性说明文时,重在解析文本信息和探究科学逻辑。因此,应关注说明逻辑、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回想你上学以来最喜欢的一间教室,为同学说明其总体特征、空间布局、装饰物件等,注意科学、准确、严谨、有逻辑地说明,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1位学生)
(1)说明逻辑:78%的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仅仅是罗列内部的部分物件,缺乏说明的逻辑性。
(2)说明方法:73%的学生说明不够充分,表达不够明确,说明方法的运用相对单一。
(3)说明语言:91%的学生说明语言相对随意,不够准确、严谨。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经验,能够针对明确的对象展开说明,并关注到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感知说明文的科学、准确、严谨、逻辑性,但无法进行有效迁移,说明方式的掌握有所欠缺。具体情况如下:7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8%)仅停留在罗列事物的层面,无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思维逻辑性弱;6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3%)表达单薄,说明不够充分,说明方法的运用不够自如,语言组织能力弱;8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1%)说明语言相对随意,不够准确、严谨,语言表达能力弱。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能够针对“教室”这一话题展开说明,能够聚焦教室的特征,并对说明逻辑、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还需进一步学习,这也体现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待加强。因此,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摘录四篇文章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正确分辨其类型并知晓不同类型的作用。
2.品读《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中具有特色的句段,赏析竺可桢严谨准确,阿西莫夫略带幽默,利奥波德文学味十足,陶世龙表现力强的说明语言,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二、思维目标
1.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创意表达,通过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比较《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的说明顺序,以补充、分析、创作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训练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3.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进行说明写作,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通过“未来教室”的设计与说明,加深对未来教育发展特点的认知,不断学习与建构自我捕捉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核心任务:发挥创意,面向未来,以“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为说明对象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说明文,标题自拟。
要求:
1.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有创意地完成“未来教室”的初步构想;
2.布局谋篇要讲究,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组织素材;
3.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准确生动;
4.用说明文的形式展现“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的发展样态。
5.在教室展览作品,邀请同学老师交流评价。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说:畅想未来۰头脑风暴
核心任务:检索资源,阅读辅读材料,通过头脑风暴完成未来教室的构想草图。
一、学习任务
1.检索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方式和未来教育的新动向。
2.头脑风暴,分小组讨论未来教室的可能形态模式和空间构造。
3.完成未来教室构想草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拓展阅读:安妮·赫德森《学校和教室:它们在未来全球化世界中会发生变化吗?》;李翠、任红玉《基于未来教室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探究》。
2.参考阅读: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和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3.对比阅读:陈晓婷《日本“未来教室”与 EdTech 研究会:未来教室的规划》、江苏苏州市景范中学校《未来教室支撑下的慕课翻转课堂+“极课大数据”个性化评价》和杨加《未来学习的趋势VR+教育+游戏》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网(http://www.jykxyj.com/)
四、完成任务
(一)学前准备
1.未来教室
未来教室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通过硬件上的现代化创新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上的创新,其结果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积极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1]
2.未来教室的尝试与实践
目前关于未来教室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硬件装备配备和理论支持两个方面,尤以具体硬件方面的实施技术为主。国外方面,英国为了发展未来教室,在硬件方面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普及率已经接近100%;澳大利亚“智能互联教室的核心是种类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包括互动电子白板、装有学习资源和软件的微型电脑、视频会议、摄像头、屏幕和投影系统。台北地区南湖小学的未来教室则立足于“合作探索、情景体验及网络社群学习”,创造随处可发生且弹性可变的学习场所。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计算机与桌椅6组、教师主控计算机4部、LCD屏幕6面。教师可以用多屏幕触控引导教学,教室内的情景可以实况转播或录像后期制作,学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无线广播等达到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远距视讯学习等目的;国内方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教室则以教育云平台为依托,构建智能的教室物联网系统,通过移动终端Clicker终端、数字化课桌或者类Pad终端让学生自由地与使用电子双板系统的教师交互;在课堂外则利用视音频实时交互、即时信息的获取以及课堂内容过程的同步来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2]
3.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指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3]
[1] 徐福荫,王志军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第91页。
[2] 徐福荫,王志军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第92页。
[3] 岑秀文著.应用翻译探究 大数据与本地化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06:第96页。
[4] 袁毅.图说科学密码丛书 未来密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1:第119页。
(二)绘制构想草图
1.使用搜索引擎,参考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未来教室”的材料资源。
【同伴分享】
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未来的世界一切都有可能,教室里也许会有超大型的电视机,还会有机器黑板,还有很多高科技的教学工具。未来的教室会很奇妙,墙壁上会有很多按钮,每个按钮都代表着一个场地,教室、操场、多媒体教室、室内操场等,像房子一样,完全自动化,想去哪里你选择一下按钮就可以了。[4] ——改编自袁毅主编《图说科学密码丛书 未来密码》
(深圳市玉龙学校 八1班 郑巧)
2.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
(1)分享资料:以8-12人为一个头脑风暴小组,分享报告相关学习资料。
(2)明确分工:1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主持人负责管理纪律,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归纳内容,通报进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成员的设想编号,在黑板醒目处简单记录。记录员也可以随时提出设想。
(3)开展讨论:以40分钟为限,进行头脑风暴与讨论。
第一步:畅所欲言,任意思考,追求数量和创新度。
第二步:筛选归纳,将相似的同类项合并,梳理出基本框架。例如:
(1)总体特征:现代感/温馨/经典/文学味儿/简约/科技感/功能型……
(2)整体样态:飞机形状/宇宙飞船形状/圆形/楼层分割……
(3)设计物:移动座椅/可移动展示屏/书架/零食架/笔记本电脑……
(4)空间布局:讲桌在前传统式/围绕讲台式/按功能区排列……
(5)角色变化:虚拟动漫角色陪学/多个教师同时上课/学生主讲……
(6)新科技模式:教室物联网/PBL问题模式/3D、4D浸入式学习模式……
(7)……
第三步: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未来教室的设想和喜好完成构想草图,形式自由多样。
【同伴分享】
【教师点评】考虑全面,想到了“未来教室”创设的方方面面,但各分支可能存在概念的重合,如设计物和科技发展,分类还需更加清晰。
第四步:成员向小组报告设计构想,其他成员提供建议。
【同伴分享】
【教师点评】从三大总体特征出发进行头脑风暴,思考细节设计,逻辑清晰。充分查找资料,网罗已经存在的和很有可能实现的现代科技,内容清楚简洁,充分展示了未来教室的科技感、现代感和交互感
六、学习评价
1.向同学介绍你查阅资料时最感兴趣的一种未来教室样态。
2.将小组成员的“未来教室”构想图进行班级展示,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参观点评。
第二课段
明:析文明理,理顺逻辑
核心任务:通读四篇课文,通过批画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的基本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中第7到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说明顺序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问题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问题3:有人说,作者用大雁归来的顺序委婉地回答了“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这一悬念,你怎么看?
问题4:《时间的脚印》中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例子之间的层次的?请简要分析。
一、学习任务
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圈画批注关键词句,补充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
2.圈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间的脚印》《大雁归来》中的关键词句,自主完成思维导图。
3.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
二、课时安排:5课时
三、学习资源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利奥波德《大雁归来》和陶世龙《时间的脚印》的相关内容。
四、完成任务
1.默读《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四篇课文。
2.圈画批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
(1.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2.打比方 3.经度差异 4.高下差异 5.古今差异)
【教师点评】概括准确,叙述清晰。
3. 根据小贴士中对说明文逻辑顺序的介绍,圈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间的脚印》《大雁归来》中的关键词句,以说明顺序为核心内容,自主完成这三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小贴士】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即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十二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
(2)《时间的脚印》思维导图
(3)《大雁归来》思维导图
【教师点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的设计清晰、细致,并且提炼出作者使用的核心说明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思维导图一目了然,便于读者观看。
《时间的脚印》导图设计的优点在于标注了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关注到了拟人化这一突出的语言特点。思维导图较为概括,虽然能够看出其逻辑顺序,但较为简省。《时间的脚印》结构安排非常灵活,特别是中间的部分。中间的部分先总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再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之后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最后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这部分,作者精心安排了大量例子来展现“时间的脚印”,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除此之外,作者还特别注意过渡句,如“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收起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在进行导图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大雁归来》思维导图较为详细,罗列出了文中描述的全部大雁习性,文气十足。本文的内容较为浅显.也没有很复杂的逻辑关系,梳理起来较为简单,重点要关注抒情性的语句。
4.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
5.根据自己确定的说明顺序,有条理地向你的同桌口头阐述你的设计方案。请同桌进行评价,并通过两个人的讨论完成评价列表。
【教师点评】思考全面,讨论充分,设计新颖。从现代感到科技感再到交互感,整体结构清晰。从科技转向科技与人文的交互,给冷峻的科技底色涂抹上一股人的暖色。一个小建议:每一个特色下,设计物的排布顺序也值得思索,如交互感特色下,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安排设计物,即从中控云系统到身边的设计物。身边的设计物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安排,从门口的班牌到教室前的黑板再到教室中的桌椅。
五、学习评价
第三课段
文:聚焦语言,成文展览
核心任务:概括说明方法作用和说明语言风格,并选择相应写作技法在实践中运用。
问题1:分析四篇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问题2:有人说“《大自然的语言》科学准确逻辑清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语言带着浅幽默,《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则文学味十足,表现力强”,请结合文段进行赏析。
一、学习任务
1.说明方法方面。通过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摘录文章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正确分辨多种说明方法,并指出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2.说明语言方面。通过赏析课文具有特色的句段,能够解析并应用或严谨准确或略带幽默或文学味十足的说明语言。
3.写作展览方面。通过选择技法,学生能够写出“未来教室”说明稿,在班级展览。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课文及书中相关内容。
四、完成任务
1.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2.辨析四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1:这四篇说明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问题2:四篇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同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
【示例】
1.这四篇说明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作比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解释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强调被压扁沙子的重量
《大自然的语言》: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2)打比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说明了物候观测的特征。
《时间的脚印》: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就像是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说明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3)举例子
《大自然的语言》:在春天,早春和晚春也不相同。如再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通过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差别而不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再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再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的相互影响,并为后文做铺垫。
《时间的脚印》: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说明人为因素对地质变化的影响。
2.四篇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同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
(1)《大雁归来》:如果一直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遭遇了……,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在了黑夜飞行200英里......
这个句子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大雁对季节判断的准确性。作者举出一些动物遭遇到的一些恶劣的天气之后会怎么样的例子和大雁很少回头作对比,侧面展现了大雁对于季节判断的准确性很高。
(2)《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且和气象仪器进行了比较,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特征在于生物观测,且十分灵敏。
【教师点评】细致、仔细、准确,没有知识性错误,关注到了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强化作用。
3.赏析《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特色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有人说“《大自然的语言》科学准确逻辑清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语言带着浅幽默,《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则文学味十足”,请你结合文段和下面的小贴士填空。
【小贴士】
直觉思维:凭感觉对事物本质进行整体判断,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具体表现为能够概括事物特征,有引申义的语段。如“大自然的语言”,能够概括物候的对象和基本特点,新颖别致,引人深思。
形象思维:形象生动地进行说明,使语言有画面感。具体表现为比喻、拟人的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式。如“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通过拟人和举例子,形象化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对劳动的影响。
变化连缀:说明对象或特征繁多时,表述是既要自然连缀,又要有所变化,不显生硬。表现为:关联词语的递进连缀,总起句的有意变化。如“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层次分明地表现了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同时表达有所变化,不显生硬。
幽默化的说明语言:语言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比反差法(通过制造不协调来引人发笑,例如“我家的财政部长发了言”,小家庭里却有个财政部长,大小反差造成幽默);谐音双关法;寓庄于谐法(用有趣的事情说明深刻的道理,哪怕这个事情看起来在现实中是不合逻辑、不太可能发生的,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为了维护旧制度反对新事物,于是给自己编造了一系列的套子,语言极其诙谐,揭露的主题却严肃而又深刻。);隐含暗示法(不直接说,而是用一些暗示性的说法,让读者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比如作曲家罗西尼说年轻作曲家的曲子里“熟人”很多,实际暗示年轻作曲家太多抄袭,委婉批评了他)等等。
平行视角——复指第一人称的妙用:“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通过“我们”的复指第一人称叙述贴近距离。
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一只燕子的来临……春天就来到了。”通过叙述和描写成群大雁来临,来说明春天到来的讯号。
多种修辞的应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在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下遭到破坏。
描写叙述之后,“突转”为议论的收束:“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通过议论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强化科学性。
填空:本单元四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我认为,_______________(填写词或句等文章细节)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语言特色(小贴士中加粗字体),因为这段词句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小贴士中的例子写出你的赏析)。
【示例】
我认为,“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形象思维这一语言特色,因为这段词句引用了高士其《时间伯伯》这首诗做开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的表现了时间流逝的客观和永恒,为后文寻找时间的踪迹做铺垫。
我认为,“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平行视角这一语言特色,因为这段词句用“我们”这一复指第一人称将人类与大雁看作一体,拉近距离,凸显了作者人文情怀,即将大雁看作自己的伙伴,看作与人类相同的“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
【教师点评】两位同学敏锐的意识到了作者在说明文中使用的文艺表达,凸显了说明文的文学性,表现力很强。
4.使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语言特色,写出自己脑海中的未来教室,将其说明清楚,并让语言尽量生动。不少于700字。
【分享】
我的未来教室
坐在又闷又热的教室里,我畅想着,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模样呢?
不同于方方正正的传统教室,未来教室呈扇形布局,双层结构。(作比较)一层用于日常学习,(分类别)二层则分为休息区、阅读区、讨论区、辅导区。每个区域用半透明玻璃罩隔开,虽然看上去通透,,但隔音效果好极了。不同年级组,教室风格都有不同。(举例子、作比较)不像是一年级小弟弟妹妹们卡通味浓郁,也不像高年级哥哥姐姐书香气十足,八年级的教室设计是蓝色的半透明设计,兼顾科技感和现代感,整体线条简约而灵动,连贯二流畅,从简单的线条中生长出各式各异的图案,每一道弧线,每一个棱角,都衍生为一种纯粹的美。(形象思维)
未来教室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科技感了。找到标注着八(1)班的动态班级牌,直面相对,“嘀嘀嘀,确认成功”,智能中控系统开启人脸识别功能,(打比方)打卡模式开启,这是“先行军”。当老师走进教室,中控系统的大军就杀到现场了,打开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投影机、展示台、卡座、功放、话筒、计算机、笔记本、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设备源全面启动,(打比方)学生仿佛一下子置身科幻大片中,科技感扑面而来。智能教学云平台打开,世界各国的优秀教师录制的真人课程投影就实时投影到了触控交互黑板上,学生可以使用自己桌椅上的VR、AR功能选择课程。虽然每个人的课程表一致,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偏好选择不同的老师,老师们来自世界各地,课程也是提前录制好。(平行视角)不过可别偷笑,虽然没有传统的课堂问答,可VR老师也有即时提问和随堂检测,偷懒是绝对不行的。(平行视角)课间休息到了,你可以按一下椅子上的按钮,桌子就会自动折叠起来,腾出空间,同时椅子会拉长而变成一个躺椅,再也不会趴着睡觉,腰酸背痛了。你还可以进入桌面休闲功能,想画画,桌子的屏幕就会变成一块白板供你信手涂鸦,想看课外书的话,桌面变身图书馆,浩瀚书海任你游。想玩游戏?不可能,能源智能监控会严格控制你的休闲项目。(幽默化的说明语言、打比方)眼睛疼?不要紧,桌面还有柔光治眼模式,十秒钟变身从炼丹炉跳出来的孙悟空——火眼金睛。
除了这些,未来学校最能体现科技感的,就属教室的控制墙了。教室四周的半透明墙壁透光性极好,却有温控功能,同学们可以在人体最舒适的温度下学习,事半功倍。控制墙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制造4D效果。老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控制墙壁,变换不同的情境,(举例子)比如上《大雁归来》,墙壁就会显现出大雁冲破3月暖流雾霭的场景,即便在冬天,春天也会马上来到你的身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恨不得一节课有两个小时呢。
科技带来的新改变,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了。科技营造的交互感让我们和老师变成了彼此的学伴,无论你坐在哪个位置,老师仿佛就在眼前,陪伴你、指引你。这有赖于教室覆盖的物联网和课桌云平台。无论何时,都是一对一指导,成绩怎能不提高?
(变化连缀)未来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呢?是现代感、科技感和交互感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知识获取更为便捷,师生关系更加亲近。快快到来吧,未来教室!
【教师点评】基于前置学习调查和小组讨论的写作内容十分丰富,科技感十足。逻辑清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层次写作。语言准确而不失生动,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说明技巧,文章可读性很高。
5.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
6.根据他人建议,进行修改,完成终稿。在教室内进行展览,每人一票,投出最佳“未来教室”。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事理性说明文,核心内容是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未来教室۰探索与发现”的核心任务是创作一篇与未来教室有关的说明文。“未来教室”这一题材要素丰富,话题新颖,可以激发兴趣,训练学生组织各种说明要素。第一课段的核心是检索资源,头脑风暴,讨论未来教室的可能形态模式。在这一课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设想可能会偏离“未来”二字,转向讨论自己所喜爱的教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聚焦“未来”,引导他们立足科学进行合理想象,并对未来教室的特点进行分类整合;第二课段的核心是学习说明顺序。这一部分的难点之一在于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自主绘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形式的结果,只要思路正确即可,不必拘泥。难点之二在于学生在安排未来教室各要素的说明顺序时,不能依据其设计原理进行逻辑上的安排,而仅仅使用较为简单的空间顺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各要素之间设计原理的搭配,加强对逻辑顺序的训练。第三课段的核心在于品析作品语言,学习写作技法。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容易浮于表面,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对新的言语形式形成感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丰富的示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言语形式所带来的独特效果,分析之后再进行演绎,最终将这些技法应用到“未来教室”的说明文稿中。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对比本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的标题,完成表格。
(二)选做
1.李白有两首诗,都是描写五月的景象,但景色却大不相同。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这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除了纬度、经度因素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六月是美好的季节。著名诗人杨万里(南宋)和苏轼(北宋)各有一首描写六月景象的诗,但景象却大不相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结合《大自然的语言》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探索与发现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科学道理”,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等4篇事理说明文。这些文章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结起来,科学、准确、严谨、有逻辑地阐明了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这些文章的语言朴素优美,也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基于此,单元整体设计以“未来教室۰探索与发现”为情境,引导学生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探索未来学习环境的可能变化,并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既有科学逻辑又不失朴素优美的说明能力。
核心任务为:发挥创意,面向未来,以“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为说明对象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说明文。核心任务的创设与单元选篇、写作要求密切相关,即跟着课文学习说明之“理”和说明之“文”。学习其“理”,通过梳理课文行文思路,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和基本逻辑;学习其“文”,《大自然的语言》说明语言严谨,阿西莫夫说明事物时严谨中略带幽默,《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表现力强。通过阅读、分析、评价和应用,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说明文形式各异的语言风格。单元写作重点设定了“说明的顺序”的训练。学生可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模仿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完成写作。学习流程按“说:畅想未来,头脑风暴”“明:析文明理,理顺逻辑”“文:聚焦语言,成文展览”展开。第一课段,创意“说”出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头脑风暴、创意畅谈“未来教室”;第二课段,结构“理”出来。在篇章结构方面,学生可通过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模仿其结构,为自己的“未来教室”模式布局谋篇;第三课段,文段写起来,学生通过赏析作者行文过程中或严谨、或幽默、或充满文学性的说明语言,应用其写作手法,对“未来教室”进行清晰的介绍说明,共需11个课时。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学性文章,“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在形式上(说明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在内容上(事理性)契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四课段(7~9年级)强调阅读说明性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事理性说明文时,重在解析文本信息和探究科学逻辑。因此,应关注说明逻辑、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回想你上学以来最喜欢的一间教室,为同学说明其总体特征、空间布局、装饰物件等,注意科学、准确、严谨、有逻辑地说明,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1位学生)
(1)说明逻辑:78%的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仅仅是罗列内部的部分物件,缺乏说明的逻辑性。
(2)说明方法:73%的学生说明不够充分,表达不够明确,说明方法的运用相对单一。
(3)说明语言:91%的学生说明语言相对随意,不够准确、严谨。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经验,能够针对明确的对象展开说明,并关注到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感知说明文的科学、准确、严谨、逻辑性,但无法进行有效迁移,说明方式的掌握有所欠缺。具体情况如下:7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8%)仅停留在罗列事物的层面,无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思维逻辑性弱;6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3%)表达单薄,说明不够充分,说明方法的运用不够自如,语言组织能力弱;8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1%)说明语言相对随意,不够准确、严谨,语言表达能力弱。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能够针对“教室”这一话题展开说明,能够聚焦教室的特征,并对说明逻辑、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还需进一步学习,这也体现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待加强。因此,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摘录四篇文章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正确分辨其类型并知晓不同类型的作用。
2.品读《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中具有特色的句段,赏析竺可桢严谨准确,阿西莫夫略带幽默,利奥波德文学味十足,陶世龙表现力强的说明语言,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二、思维目标
1.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创意表达,通过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比较《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的说明顺序,以补充、分析、创作的方式完成思维导图,训练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3.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进行说明写作,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通过“未来教室”的设计与说明,加深对未来教育发展特点的认知,不断学习与建构自我捕捉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核心任务:发挥创意,面向未来,以“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为说明对象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说明文,标题自拟。
要求:
1.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有创意地完成“未来教室”的初步构想;
2.布局谋篇要讲究,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组织素材;
3.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准确生动;
4.用说明文的形式展现“未来教室”或“未来教室模式”的发展样态。
5.在教室展览作品,邀请同学老师交流评价。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说:畅想未来۰头脑风暴
核心任务:检索资源,阅读辅读材料,通过头脑风暴完成未来教室的构想草图。
一、学习任务
1.检索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方式和未来教育的新动向。
2.头脑风暴,分小组讨论未来教室的可能形态模式和空间构造。
3.完成未来教室构想草图。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拓展阅读:安妮·赫德森《学校和教室:它们在未来全球化世界中会发生变化吗?》;李翠、任红玉《基于未来教室的课堂教学应用模式探究》。
2.参考阅读: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和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3.对比阅读:陈晓婷《日本“未来教室”与 EdTech 研究会:未来教室的规划》、江苏苏州市景范中学校《未来教室支撑下的慕课翻转课堂+“极课大数据”个性化评价》和杨加《未来学习的趋势VR+教育+游戏》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网(http://www.jykxyj.com/)
四、完成任务
(一)学前准备
1.未来教室
未来教室是利用先进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改变传统学校教室的学习环境,建立师生间双向互动的教育学习模式。通过硬件上的现代化创新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上的创新,其结果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积极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1]
2.未来教室的尝试与实践
目前关于未来教室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硬件装备配备和理论支持两个方面,尤以具体硬件方面的实施技术为主。国外方面,英国为了发展未来教室,在硬件方面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普及率已经接近100%;澳大利亚“智能互联教室的核心是种类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包括互动电子白板、装有学习资源和软件的微型电脑、视频会议、摄像头、屏幕和投影系统。台北地区南湖小学的未来教室则立足于“合作探索、情景体验及网络社群学习”,创造随处可发生且弹性可变的学习场所。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计算机与桌椅6组、教师主控计算机4部、LCD屏幕6面。教师可以用多屏幕触控引导教学,教室内的情景可以实况转播或录像后期制作,学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无线广播等达到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远距视讯学习等目的;国内方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教室则以教育云平台为依托,构建智能的教室物联网系统,通过移动终端Clicker终端、数字化课桌或者类Pad终端让学生自由地与使用电子双板系统的教师交互;在课堂外则利用视音频实时交互、即时信息的获取以及课堂内容过程的同步来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2]
3.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指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3]
[1] 徐福荫,王志军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第91页。
[2] 徐福荫,王志军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1[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第92页。
[3] 岑秀文著.应用翻译探究 大数据与本地化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06:第96页。
[4] 袁毅.图说科学密码丛书 未来密码[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01:第119页。
(二)绘制构想草图
1.使用搜索引擎,参考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未来教室”的材料资源。
【同伴分享】
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未来的世界一切都有可能,教室里也许会有超大型的电视机,还会有机器黑板,还有很多高科技的教学工具。未来的教室会很奇妙,墙壁上会有很多按钮,每个按钮都代表着一个场地,教室、操场、多媒体教室、室内操场等,像房子一样,完全自动化,想去哪里你选择一下按钮就可以了。[4] ——改编自袁毅主编《图说科学密码丛书 未来密码》
(深圳市玉龙学校 八1班 郑巧)
2.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
(1)分享资料:以8-12人为一个头脑风暴小组,分享报告相关学习资料。
(2)明确分工:1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主持人负责管理纪律,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归纳内容,通报进展。记录员负责将小组成员的设想编号,在黑板醒目处简单记录。记录员也可以随时提出设想。
(3)开展讨论:以40分钟为限,进行头脑风暴与讨论。
第一步:畅所欲言,任意思考,追求数量和创新度。
第二步:筛选归纳,将相似的同类项合并,梳理出基本框架。例如:
(1)总体特征:现代感/温馨/经典/文学味儿/简约/科技感/功能型……
(2)整体样态:飞机形状/宇宙飞船形状/圆形/楼层分割……
(3)设计物:移动座椅/可移动展示屏/书架/零食架/笔记本电脑……
(4)空间布局:讲桌在前传统式/围绕讲台式/按功能区排列……
(5)角色变化:虚拟动漫角色陪学/多个教师同时上课/学生主讲……
(6)新科技模式:教室物联网/PBL问题模式/3D、4D浸入式学习模式……
(7)……
第三步: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未来教室的设想和喜好完成构想草图,形式自由多样。
【同伴分享】
【教师点评】考虑全面,想到了“未来教室”创设的方方面面,但各分支可能存在概念的重合,如设计物和科技发展,分类还需更加清晰。
第四步:成员向小组报告设计构想,其他成员提供建议。
【同伴分享】
【教师点评】从三大总体特征出发进行头脑风暴,思考细节设计,逻辑清晰。充分查找资料,网罗已经存在的和很有可能实现的现代科技,内容清楚简洁,充分展示了未来教室的科技感、现代感和交互感
六、学习评价
1.向同学介绍你查阅资料时最感兴趣的一种未来教室样态。
2.将小组成员的“未来教室”构想图进行班级展示,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参观点评。
第二课段
明:析文明理,理顺逻辑
核心任务:通读四篇课文,通过批画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的基本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中第7到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说明顺序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问题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问题3:有人说,作者用大雁归来的顺序委婉地回答了“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这一悬念,你怎么看?
问题4:《时间的脚印》中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例子之间的层次的?请简要分析。
一、学习任务
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圈画批注关键词句,补充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
2.圈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间的脚印》《大雁归来》中的关键词句,自主完成思维导图。
3.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
二、课时安排:5课时
三、学习资源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利奥波德《大雁归来》和陶世龙《时间的脚印》的相关内容。
四、完成任务
1.默读《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四篇课文。
2.圈画批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关键词句,补充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
(1.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2.打比方 3.经度差异 4.高下差异 5.古今差异)
【教师点评】概括准确,叙述清晰。
3. 根据小贴士中对说明文逻辑顺序的介绍,圈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间的脚印》《大雁归来》中的关键词句,以说明顺序为核心内容,自主完成这三篇课文的思维导图。
【小贴士】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即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十二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
(2)《时间的脚印》思维导图
(3)《大雁归来》思维导图
【教师点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维导图的设计清晰、细致,并且提炼出作者使用的核心说明逻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思维导图一目了然,便于读者观看。
《时间的脚印》导图设计的优点在于标注了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关注到了拟人化这一突出的语言特点。思维导图较为概括,虽然能够看出其逻辑顺序,但较为简省。《时间的脚印》结构安排非常灵活,特别是中间的部分。中间的部分先总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再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之后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最后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这部分,作者精心安排了大量例子来展现“时间的脚印”,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除此之外,作者还特别注意过渡句,如“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收起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在进行导图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大雁归来》思维导图较为详细,罗列出了文中描述的全部大雁习性,文气十足。本文的内容较为浅显.也没有很复杂的逻辑关系,梳理起来较为简单,重点要关注抒情性的语句。
4.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安排未来教室的各要素。
5.根据自己确定的说明顺序,有条理地向你的同桌口头阐述你的设计方案。请同桌进行评价,并通过两个人的讨论完成评价列表。
【教师点评】思考全面,讨论充分,设计新颖。从现代感到科技感再到交互感,整体结构清晰。从科技转向科技与人文的交互,给冷峻的科技底色涂抹上一股人的暖色。一个小建议:每一个特色下,设计物的排布顺序也值得思索,如交互感特色下,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安排设计物,即从中控云系统到身边的设计物。身边的设计物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安排,从门口的班牌到教室前的黑板再到教室中的桌椅。
五、学习评价
第三课段
文:聚焦语言,成文展览
核心任务:概括说明方法作用和说明语言风格,并选择相应写作技法在实践中运用。
问题1:分析四篇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问题2:有人说“《大自然的语言》科学准确逻辑清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语言带着浅幽默,《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则文学味十足,表现力强”,请结合文段进行赏析。
一、学习任务
1.说明方法方面。通过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摘录文章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正确分辨多种说明方法,并指出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2.说明语言方面。通过赏析课文具有特色的句段,能够解析并应用或严谨准确或略带幽默或文学味十足的说明语言。
3.写作展览方面。通过选择技法,学生能够写出“未来教室”说明稿,在班级展览。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课文及书中相关内容。
四、完成任务
1.通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2.辨析四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1:这四篇说明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问题2:四篇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同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
【示例】
1.这四篇说明文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作比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解释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强调被压扁沙子的重量
《大自然的语言》: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2)打比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说明了物候观测的特征。
《时间的脚印》: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就像是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说明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3)举例子
《大自然的语言》:在春天,早春和晚春也不相同。如再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通过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差别而不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再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再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的相互影响,并为后文做铺垫。
《时间的脚印》: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说明人为因素对地质变化的影响。
2.四篇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同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
(1)《大雁归来》:如果一直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遭遇了……,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在了黑夜飞行200英里......
这个句子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大雁对季节判断的准确性。作者举出一些动物遭遇到的一些恶劣的天气之后会怎么样的例子和大雁很少回头作对比,侧面展现了大雁对于季节判断的准确性很高。
(2)《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且和气象仪器进行了比较,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特征在于生物观测,且十分灵敏。
【教师点评】细致、仔细、准确,没有知识性错误,关注到了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强化作用。
3.赏析《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特色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问题:有人说“《大自然的语言》科学准确逻辑清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语言带着浅幽默,《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则文学味十足”,请你结合文段和下面的小贴士填空。
【小贴士】
直觉思维:凭感觉对事物本质进行整体判断,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具体表现为能够概括事物特征,有引申义的语段。如“大自然的语言”,能够概括物候的对象和基本特点,新颖别致,引人深思。
形象思维:形象生动地进行说明,使语言有画面感。具体表现为比喻、拟人的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式。如“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通过拟人和举例子,形象化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对劳动的影响。
变化连缀:说明对象或特征繁多时,表述是既要自然连缀,又要有所变化,不显生硬。表现为:关联词语的递进连缀,总起句的有意变化。如“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层次分明地表现了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同时表达有所变化,不显生硬。
幽默化的说明语言:语言幽默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对比反差法(通过制造不协调来引人发笑,例如“我家的财政部长发了言”,小家庭里却有个财政部长,大小反差造成幽默);谐音双关法;寓庄于谐法(用有趣的事情说明深刻的道理,哪怕这个事情看起来在现实中是不合逻辑、不太可能发生的,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为了维护旧制度反对新事物,于是给自己编造了一系列的套子,语言极其诙谐,揭露的主题却严肃而又深刻。);隐含暗示法(不直接说,而是用一些暗示性的说法,让读者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比如作曲家罗西尼说年轻作曲家的曲子里“熟人”很多,实际暗示年轻作曲家太多抄袭,委婉批评了他)等等。
平行视角——复指第一人称的妙用:“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通过“我们”的复指第一人称叙述贴近距离。
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一只燕子的来临……春天就来到了。”通过叙述和描写成群大雁来临,来说明春天到来的讯号。
多种修辞的应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在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下遭到破坏。
描写叙述之后,“突转”为议论的收束:“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通过议论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强化科学性。
填空:本单元四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我认为,_______________(填写词或句等文章细节)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语言特色(小贴士中加粗字体),因为这段词句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小贴士中的例子写出你的赏析)。
【示例】
我认为,“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形象思维这一语言特色,因为这段词句引用了高士其《时间伯伯》这首诗做开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的表现了时间流逝的客观和永恒,为后文寻找时间的踪迹做铺垫。
我认为,“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符合小贴士中提到的平行视角这一语言特色,因为这段词句用“我们”这一复指第一人称将人类与大雁看作一体,拉近距离,凸显了作者人文情怀,即将大雁看作自己的伙伴,看作与人类相同的“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
【教师点评】两位同学敏锐的意识到了作者在说明文中使用的文艺表达,凸显了说明文的文学性,表现力很强。
4.使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语言特色,写出自己脑海中的未来教室,将其说明清楚,并让语言尽量生动。不少于700字。
【分享】
我的未来教室
坐在又闷又热的教室里,我畅想着,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模样呢?
不同于方方正正的传统教室,未来教室呈扇形布局,双层结构。(作比较)一层用于日常学习,(分类别)二层则分为休息区、阅读区、讨论区、辅导区。每个区域用半透明玻璃罩隔开,虽然看上去通透,,但隔音效果好极了。不同年级组,教室风格都有不同。(举例子、作比较)不像是一年级小弟弟妹妹们卡通味浓郁,也不像高年级哥哥姐姐书香气十足,八年级的教室设计是蓝色的半透明设计,兼顾科技感和现代感,整体线条简约而灵动,连贯二流畅,从简单的线条中生长出各式各异的图案,每一道弧线,每一个棱角,都衍生为一种纯粹的美。(形象思维)
未来教室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科技感了。找到标注着八(1)班的动态班级牌,直面相对,“嘀嘀嘀,确认成功”,智能中控系统开启人脸识别功能,(打比方)打卡模式开启,这是“先行军”。当老师走进教室,中控系统的大军就杀到现场了,打开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投影机、展示台、卡座、功放、话筒、计算机、笔记本、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设备源全面启动,(打比方)学生仿佛一下子置身科幻大片中,科技感扑面而来。智能教学云平台打开,世界各国的优秀教师录制的真人课程投影就实时投影到了触控交互黑板上,学生可以使用自己桌椅上的VR、AR功能选择课程。虽然每个人的课程表一致,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偏好选择不同的老师,老师们来自世界各地,课程也是提前录制好。(平行视角)不过可别偷笑,虽然没有传统的课堂问答,可VR老师也有即时提问和随堂检测,偷懒是绝对不行的。(平行视角)课间休息到了,你可以按一下椅子上的按钮,桌子就会自动折叠起来,腾出空间,同时椅子会拉长而变成一个躺椅,再也不会趴着睡觉,腰酸背痛了。你还可以进入桌面休闲功能,想画画,桌子的屏幕就会变成一块白板供你信手涂鸦,想看课外书的话,桌面变身图书馆,浩瀚书海任你游。想玩游戏?不可能,能源智能监控会严格控制你的休闲项目。(幽默化的说明语言、打比方)眼睛疼?不要紧,桌面还有柔光治眼模式,十秒钟变身从炼丹炉跳出来的孙悟空——火眼金睛。
除了这些,未来学校最能体现科技感的,就属教室的控制墙了。教室四周的半透明墙壁透光性极好,却有温控功能,同学们可以在人体最舒适的温度下学习,事半功倍。控制墙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制造4D效果。老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控制墙壁,变换不同的情境,(举例子)比如上《大雁归来》,墙壁就会显现出大雁冲破3月暖流雾霭的场景,即便在冬天,春天也会马上来到你的身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恨不得一节课有两个小时呢。
科技带来的新改变,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了。科技营造的交互感让我们和老师变成了彼此的学伴,无论你坐在哪个位置,老师仿佛就在眼前,陪伴你、指引你。这有赖于教室覆盖的物联网和课桌云平台。无论何时,都是一对一指导,成绩怎能不提高?
(变化连缀)未来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呢?是现代感、科技感和交互感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知识获取更为便捷,师生关系更加亲近。快快到来吧,未来教室!
【教师点评】基于前置学习调查和小组讨论的写作内容十分丰富,科技感十足。逻辑清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层次写作。语言准确而不失生动,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说明技巧,文章可读性很高。
5.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
6.根据他人建议,进行修改,完成终稿。在教室内进行展览,每人一票,投出最佳“未来教室”。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事理性说明文,核心内容是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未来教室۰探索与发现”的核心任务是创作一篇与未来教室有关的说明文。“未来教室”这一题材要素丰富,话题新颖,可以激发兴趣,训练学生组织各种说明要素。第一课段的核心是检索资源,头脑风暴,讨论未来教室的可能形态模式。在这一课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设想可能会偏离“未来”二字,转向讨论自己所喜爱的教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聚焦“未来”,引导他们立足科学进行合理想象,并对未来教室的特点进行分类整合;第二课段的核心是学习说明顺序。这一部分的难点之一在于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自主绘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形式的结果,只要思路正确即可,不必拘泥。难点之二在于学生在安排未来教室各要素的说明顺序时,不能依据其设计原理进行逻辑上的安排,而仅仅使用较为简单的空间顺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各要素之间设计原理的搭配,加强对逻辑顺序的训练。第三课段的核心在于品析作品语言,学习写作技法。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容易浮于表面,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对新的言语形式形成感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丰富的示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言语形式所带来的独特效果,分析之后再进行演绎,最终将这些技法应用到“未来教室”的说明文稿中。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对比本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的标题,完成表格。
(二)选做
1.李白有两首诗,都是描写五月的景象,但景色却大不相同。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这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除了纬度、经度因素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六月是美好的季节。著名诗人杨万里(南宋)和苏轼(北宋)各有一首描写六月景象的诗,但景象却大不相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夏夜追凉》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结合《大自然的语言》及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