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流水地貌综合训练题
展开【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搬运、侵蚀、堆积 B.侵蚀、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上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河口三角洲
牛扼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扼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4.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A.减小河流流速 B.减弱洪水灾害 C.增加航运距离 D.增强河道淤积
图1为“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步骤模拟实验: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图2为“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1地貌景观多形成于图2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导致图1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造成上图所示河岸变迁的动力是流水的
A.侵蚀与搬运作用 B.搬运与沉积作用
C.侵蚀与沉积作用 D.侵蚀与风化作用
8.上图中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晚于虚线所示河岸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沉积作用最强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Ω”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二、综合题
11.读“河流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
(3)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___。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1.B 2.D
【解析】1.图中a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B正确。
2.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D正确;瀑布一般形成于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洪积扇形成于出山口、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
【答案】3.A 4.B
【解析】3.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4.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D。所以选B。
【答案】5.A 6.C
【解析】5.图1中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为冲积扇,该地貌景观多形成于图2中甲处山麓或山口的位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图1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沙粒的移动速度逐渐变缓,搬运作用逐渐减弱,搬运的物质颗粒逐渐变小,故C对。而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变质作用没有明显的分选作用,故ABD错。故选C。
【答案】7.C 8.B
【解析】7.造成上图所示河岸变迁的动力是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逐渐使河道位置发生变化,C对。搬运作用是泥沙移动位置的动力,不是河岸变迁的动力,A、B错。风化作用是指露出地表的岩层受到的物理作用,D错。
8.上图中在凹岸处受侵蚀,结合图中凹岸形状,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B对,A错。甲、乙、丙三处中,甲处是凸岸,侵蚀作用最弱,C错。甲、乙、丙三处中,乙处位于凹岸,是河流凹岸,侵蚀作用最强,D错。
【答案】9.B 10.C
【解析】9.根据材料,“壶穴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因此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为丰水期。故选B。
10.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形、“倒Ω”形、“锅”形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甲图为“倒Ω”形,乙图为“碟”形,丙图为“锅”形,故其形成顺序为乙、甲、丙,可推断C正确。
【答案】11.(1)乙 下蚀 溯源侵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具体表现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C地
(4)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河口处沙洲因左岸堆积最终与左岸相连。
【解析】(1)图1中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急,河流侵蚀强烈,并且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型河谷河谷剖面,所以乙图正确。
(2)在D、E两处分别位于河流的凸岸和凹岸,受离心力影响,河流在曲流凹岸流速快,侵蚀强烈,水位较深,E处为凹岸。D处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泥沙淤积,水位较浅,最有可能形成浅滩。
(3)A、B、C三点中,C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最易形成聚落。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向右偏,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左岸水流慢,泥沙堆积为主。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共5页。
高中第一节 流水地貌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流水地貌同步训练题,共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