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
展开【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一、单选题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读欧洲西部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 B.
C. D.
4.根据图中海岸线特征,推断其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板块运动
C.海浪侵蚀 D.冰川作用
“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 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6.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沙滩 B.海蚀崖 C.风蚀柱 D.石钟乳
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甲丁乙丙
8.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
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
③岩石呈深红色 ④西北地区广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南美大陆南端,冰川分布广泛,海拔3000米以上到200米左右皆有分布。不同于世界大部分雪山的金字塔形,该地雪山呈塔状,山峰崖壁近乎垂直,峰顶如利剑直指苍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巴塔哥尼亚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10.与我国青藏高原冰川相比,巴塔哥尼亚冰川分布海拔低的主要原因( )
A.纬度低,气温高 B.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C.西风带来丰沛的水汽 D.来自大西洋的丰沛水汽
二、综合题
11.下图为海蚀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海蚀地貌主要是受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A_____。A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_____,便形成 B______。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 A 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 C______。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 D_____。
(2)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______。
(3)位于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 ___。(填字母)
【参考答案】
【答案】1.D 2.B
【解析】1.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①②③是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图④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D正确。
2.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位于地下,落水洞、天生桥、石林、峰丛位于地上,石钟乳、石笋、石柱位于地下,B正确。
【答案】3.A 4.D
【解析】3.A为峡湾,B为桂林山水,C为梯田,D为风蚀地貌。据图可知,甲地为峡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图中海岸线非常曲折,且分布纬度较高,可以推测其形成的原因是冰川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5.C 6.B
【解析】5.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符合题意。“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排除A。“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排除B。“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排除D。
6.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A。海蚀崖是海水侵蚀的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符合题意。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C。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D。
【答案】7.B 8.A
【解析】7.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正常的顺序为:乙,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丙,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丁,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甲,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故选B。
8.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故选A。
【答案】9.A 10.C
【解析】9.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板块之间,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巴塔哥尼亚山脉隆升,如图①;岩层在隆起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节理,部分破碎岩层发生重力剥落,岩层容易沿节理侵蚀,如图②;山脉上升到一定高度岩层开始覆盖冰川,山顶周边形成多个冰斗,由于冰川在具有垂直节理的岩体上侵蚀,形成崖壁近乎垂直的角峰,如图③;冰蚀和风蚀等外力持续作用,逐渐形成塔状尖峰,如图④。由此判断,巴塔哥尼亚塔状尖峰形成过程是①、②、③、④,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0.世界高山高原地区的冰川下限海拔一般与当地气温呈正相关、与当地降水(雪)量呈负相关。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从南纬35°至南纬55°的火地岛,纬度比我国青藏高原较高,气温较低,导致巴塔哥尼亚冰川分布海拔低,A不符合题意;巴塔哥尼亚冰川分布偏向西岸,受东岸的巴西暖流影响小,受西岸的秘鲁寒流影响较大,B不符合题意;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35°S~55°S之间,正处于西风带,盛行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山上降水量大,冰川补充量大,使得冰川下限分布海拔低,C符合题意;巴塔哥尼亚山脉处于西风带,而大西洋位于该山脉以东,因此山上水汽来源于大西洋的可能性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11.海浪侵蚀 海蚀穴 崩塌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积地貌 D
【解析】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如图中A。图A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便形成海蚀崖,如图中B。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 A被蚀穿后相互贯通(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则形成海蚀拱桥,如图中C。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如图中D。
(2)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海积地貌。
(3)海南的南天一柱是地壳的运动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是海蚀柱。位于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D。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地区, 大窝凼属于, 图b示意大窝凼, 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共5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堂检测,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