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1(地理)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1(地理)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1(地理)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时练习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五
流 水 地 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
B.甲地多为“V”字形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
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字形河谷;丙地为河口三角洲;乙地为冲积平原。
(2019·德州高一检测)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如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风沙堆积
D.流水侵蚀
4.下列诗句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河流弯曲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白鹭洲属于江心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②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③地表森林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②③B.①④C.②④ D.①②
6.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B.地震活动频繁
C.气温高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5选C,6选A。第5题,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差,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8月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6~8月份为我国的夏季,降水量多,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A.49B.99C.149D.199
8.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
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解析】7选C,8选B。第7题,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则甲地降水量为700~750 mm,乙地降水量为800~850 mm,两地差值为50~150 mm,故C选项正确。第8题,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区,图中显示乙地区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故B选项正确。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9、10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9.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0.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第10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发生,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泥石流的成因主要包括降水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汇流速度快、汇流量大)、地面松散物质条件(松散物质多,提供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大,坡面径流冲击力和物质挟带能力大)以及植被覆盖条件,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可知该处冰川泥石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冰川消融提供大量水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第(1)题,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第(3)题,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
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坝,与堤岸呈“丁”字形,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13、14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13.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4.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洪B.减淤C.护堤D.防凌
【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凹岸地带,以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第14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减少河水对河岸的侵蚀。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降低流速,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丁”字坝降低河岸处流速,可能增加河道泥沙的淤积。“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作用。
读下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16题。
15.河流R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16.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
A.火山喷发B.滑坡
C.地震D.泥石流
【解析】15选B,16选B。第15题,根据指向标确定出图上的方向。河流R的流向基本上是东西走向。由图上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第16题,从图中看,该地区坡度大,结合四种自然灾害特点分析,最有可能的是滑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纪金榜导学号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当地更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冲积扇的形态与区域河流分布、地形等有关。第(2)题,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挟带物成分等均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他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第(4)题,贺兰山在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冬季可以阻挡冷风、沙尘;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堪称该地的“守护神”。
答案:(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