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621 小壁虎借尾巴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了解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知道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借助图画、形声字构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大胆猜读字音、字义。“甩、傻、转”是翘舌音;“转”在“转过身子”中读zhuǎn。“条”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木”;“爬”是半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是“爪”,不要写成“瓜”。
阅读理解
以读为主,围绕“为什么借——向谁借——结果怎样”的思路展开教学。图文对照,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在朗读交流中把握故事情节。依托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
积累表达
本文的动词使用准确、丰富,如“摇、拨、甩、赶、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这些动词,并结合词语之间的联系,如“摇”和“拨水”、“甩”和“赶蝇子”、“摆”和“掌握方向”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动词的准确使用。同时,可通过拓展仿写,加强表达训练,如,松鼠的尾巴——翘,猴子的尾巴——竖,狐狸的尾巴——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动物尾巴用途的资料。
学生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动物的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条、您、草”3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图画,梳理课文顺序,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活动1 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图上的小动物吗?(壁虎)你能猜出小壁虎最喜欢待在哪里吗?(墙壁上)
(1)出示词语:“壁虎、墙壁”,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看图猜“墙、壁”等字的读音。
(3)教师点拨:最早的时候,墙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
2.出示儿歌,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认识小壁虎。
课件出示 小壁虎,墙上爬,四条腿,长尾巴,苍蝇蚊子都怕它,见到马上逃走啦!
3.导语揭题。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是,有一只小壁虎却要借尾巴,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活动2 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相机识记“壁”。
3.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操作指导 这一环节中,可把生字与图画、词语、儿歌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并在儿歌的诵读中巩固生字,认识小壁虎。质疑问难时,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梳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
板块二 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活动1 初读课文,猜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圈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把学生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引导学生总结猜读生字的字音和字义的几种方法,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1)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墙。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生字:蚊、咬、赶、房、转。
(3)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了解字义:咬、拨、赶、房、转。
4.出示词语,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 小壁虎 墙壁 蚊子 咬断 您好 拨水 甩尾巴 赶走 房子
傻事 转身 捉住 一条 爬到 姐姐 吃草
(1)指名读、齐读。
(2)学习部首“户”和“”。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关注第1、7自然段生字的读音。)
活动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思考问题,交流理解。
操作指导 猜读生字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调动学生运用多种猜读方法,交流猜读的方法,并分享独立识字的快乐。
板块三 图文对照,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活动1 看图学习第1、2自然段
1.出示第1幅插图,提取信息,引读第1自然段。(学生补充括号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一挣”的动作。
3.齐读第1自然段。
4.过渡: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去借一条尾巴,可是他向谁借呢?
活动2 看图读文说话
1.出示第2~4幅插图,指名分别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逐一说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都找谁借尾巴了。
3.指名说好下面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4.教师相机板书:小河边、小鱼;大树上、老牛;房檐下、燕子。
5.出示第5、6幅插图,图文对照朗读第6、7自然段,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操作指导 此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借助连环画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条、您、草”。
(1)认读生字,观察特点。
(2)交流书写要点。
课件出示 条:上放下收。第二笔横撇的撇与第三笔捺对称,收笔在横中线。上下穿插。
您:上长下短。上部左右靠近,心字底呈扁势。
草:草字头位于上半格中间。“日”字较扁,第八笔横为主笔,要舒展。
2.教师播放书写动漫,学生书空。
3.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书写这三个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收与放。
4.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 要重视教师的范写,用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学生可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从而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好对话,感悟故事内容;正确书写“捉、姐、爬、房”4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能仿照课文续编故事。
3.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知道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壁虎 墙角 蚊子 咬住 挣断 您好 拨水 赶蝇子 房檐 甩着 傻事 转过身子
2.看图说一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过尾巴?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 小壁虎分别向谁借过尾巴?结果怎样?
小鱼—不能借—拨水 老牛—不能借—赶蝇子 燕子—不能借—掌握方向
操作指导 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 继续学文,感悟理解
活动1 读好对话,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指导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可以采用自由读、小组轮读、同桌赛读等方式或引导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用“____”画出小壁虎说的话,用“ ”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并借助语境理解“爬、摇、拨、甩、赶、摆”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3.出示对话,边读边感悟: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其他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课件出示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4.比较小鱼、老牛、燕子说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5.小结延伸,拓展交流。
课件出示 动脑筋想一想: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呢?模仿课文说一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在________。小壁虎说:“________,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________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________呢。”
6.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活动2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课件出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2.师生交流:没借到尾巴的小壁虎心情怎样?结果如何呢?
3.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课件出示 故事中__________次出现“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__________,爬的路程__________,小壁虎就是在“爬呀爬”的过程中长出了新__________。
4.教师简单介绍壁虎尾巴再生知识。
课件出示 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再生?
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
活动3 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操作指导 仿照课文续说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作准备,可通过想象说话,实现语言的迁移;交流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以及表达是否清楚;教师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要加强朗读训练,并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从而有效突破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时,通过进入角色,学生能把心中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融为一体,读出不同人物的心情,力争达到读的人读得绘声绘色,听的人听得如临其境的效果。分角色表演时要让学生借助人物的动作、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三 回顾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指名认读:捉、姐、爬、房。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捉、姐”是左右结构;“爬、房”是半包围结构,“房”的部首是户字头。
3.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捉:左窄右宽。第九笔撇的收笔穿插到左边提的下方,最后一笔捺写得较为舒展。
姐:左窄右宽。女字旁靠近竖中线。第四笔竖位于竖中线右边,最后一笔横起笔穿插在左边撇点的下方。
爬:“爪”捺要舒展,“巴”形体小巧,紧靠“爪”的一捺,在捺的中间偏上位置。
房:第一笔点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横折在上半格,第六笔横伸出“户”外,收笔在横中线上。
4.教师播放书字动漫,学生书空。
5.学生书写,教师评价。
(1)独立书写,教师巡视。
(2)请学生写一写由本课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
(3)优秀作品展评,师生共同评议。
操作指导 写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书写指导中要让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特点,注意笔画的收与放,为写好这一类结构的字打下基础;另外,要注重书写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块四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
2.课后拓展——编故事。
(1)导学:
课件出示 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高兴极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他的朋友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讲给家长听,并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2)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第3~5自然段的段式编故事。
操作指导 此环节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要通过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教学中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看—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有了第3自然段的铺垫,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在表演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课文。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表演给大家看,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理解了课文。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学生在第2课时“继续学文,感悟理解”时,使用这个表格。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小壁虎借尾巴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讨论交流: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对方又是怎么回答的?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1分钟)
小壁虎是怎么借的?
(2分钟)
对方如何回答?
(2分钟)
课 题
小壁虎借尾巴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学内容
熟读课文
本课问句较多,要读好问句,还要读好“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这个感叹句。
预习字词
1.读准下面的词语。
壁虎 墙角 捉蚊子 咬住 挣断 您好 拨水 甩着 房檐 转身 爬到 一条 姐姐 吃草 赶蝇子
2.观察每个字的特点,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捉 爬 您 房 条 姐 草
3.选字填空。
条 只 头
一( )壁虎 一( )鱼 一( )牛 一( )蚊子
一( )燕子 一( )蛇
内容感知
本文主要讲了一只小壁虎( )的事。小壁虎分别向( )、( )、( )去借尾巴,但是他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动物( )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 )功能。
资料搜集
上网搜集资料,了解关于壁虎尾巴的知识。
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问老师。
人教部编版课文 621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课文 621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儿歌导入,揭示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1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1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一年级下册21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21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识字解词,初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