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8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518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设计,共14页。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本课的生字,字音上,要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和翘舌音,多音字“结”也是读音的难点。字形上,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其中9个表示动作的字“结、掰、扛、扔、摘、捧、抱、蹦、追”中有5个是提手旁,建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字;也可根据动词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等帮助学生区别、理解字义;还可以用字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两手一分就是掰。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7个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块、非、往”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和笔画的穿插,关注“非”的笔顺。“常、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阅读理解
1.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本课学习中,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抱、追”,然后结合课后第三题,读一读,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确理解词义,最后让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上这些动词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理解。
2.根据图文对应、结构反复的特点,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式,学习讲故事。在此基础上,联系课后第二题,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项能力训练。
积累运用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种“又~又~”形式的词语,表达了小猴子对所见到的事物的欣喜之情。建议让学生不但要积累课文中这样的词语,还要让学生多搜集课外这样的词语,通过说一句话或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文中相关动物、事物图片,生字卡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制作小猴子、小兔子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瓜、进、空”5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活动1 猜谜语,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课件出示 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很像一个人,爬时又像一条狗。(打一动物)
2.学生猜谜语:猴子。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直接导入。
活动2 学习生字,读词语
1.学习“猴”字: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侯”,比“候”少了一小竖。
2.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语中的“子”读轻声。
操作指导 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习情况,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活动1 朗读全文,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了,他先后到了哪些地方?(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并标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了解本文构段特色,并从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找出小猴子到过的地方。
3.学生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出示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了( )下山,先掰了一个( );扔( ),摘( );扔( ),摘( );扔( ),追( );最后( )回家去的故事。
活动2 排列图片,积累量词
1.将先前贴在黑板上的相关事物的图片按下山的先后顺序粘贴在路线图上。
2.师生交流订正。
3.排列图片后,借助贴图练说。
课件出示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4.训练量词“块”。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使用量词“块”: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操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让学生给句子填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板块三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活动1 再读课文,集中识字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会认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词语,集中学习会认字。
课件出示 小猴子 掰玉米 扛着 扔玉米 结桃子 满树 摘桃子 捧着 抱着 西瓜 蹦蹦跳跳 追小兔子
3.分类识字。引导学生先根据偏旁分类:“掰、扛、扔、摘、捧、抱”是手部动作,“蹦、追”是脚部动作;然后读一读,演一演。
4.字谜和字源识字。
课件出示 (1)双手两边放。( )
(2)水边两株草。( )
(3)
瓜,金文像藤茎上挂着葫芦状的果子。
造字本义:挂在藤上的葫芦状果实。
活动2 小组合作,巧记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长带领组员识记本课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2)组长收集和整理识字方法,做好记录,准备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结”,在本课读jiē,可组词为“结玉米”“结出”“开花结果”。它是个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 jié,可组词为“结束”。
(2)“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叫“掰”。(动作演示)也可用字谜识记:两手一分就是掰。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都是用两只手。两手托着叫“捧”。(动作演示)用手臂围住叫“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追”,出示小猴子追小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追”字说话。
(7)“蹦”,左右结构,编字歌识记:“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
3.小结:本课以合体字为主,其中有9个表示动作的字“结、掰、扛、扔、摘、捧、抱、蹦、追”,其中有5个是提手旁——“扛、扔、摘、捧、抱”。带提手旁的字一般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
活动3 巩固生字,熟读课文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玩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读生字,巩固生字。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名到讲台前配乐朗读全文。
操作指导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采取多种识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身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板块四 自主写字,点拨指导
活动1 观察生字,指导写字
1.学生观看会写字“非、常、瓜、进、空”的书写动漫。
2.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书写:
(1)瓜: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
(2)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小而扁,“巾”略宽于“口”。
(3)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上,整个字中心对正。它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kōnɡ;另一个音是kònɡ,可组词为“空地”。
(4)非:两竖一短一长,笔顺口诀“竖、三横、竖、三横”。
(5)进:最后写部首“辶”。
活动2 学生书写,互相评议
1.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2.先集体描一描,写一写,再评议。
操作指导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应为学生创建自主写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写字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板块五 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1.积累和手有关的动词,如:掰、扛、扔、摘、捧、抱、捉、招、提、挑、拔、拍、摇、搬等,做成生字卡片,玩“你来做我来猜”的游戏。
2.搜集“又~又~”形式的词语,通过说一句话或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运用。如:又宽又远、又长又软、又大又圆、又长又细、又白又胖、又香又甜、又香又脆、又白又嫩、又尖又细、又高又大、又大又红、又高又壮等。
3.试着根据小猴子下山后所做的事,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操作指导 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块、往”2个字。
2.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推断“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活动1 巩固词语,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小猴子 结桃子 掰玉米 扛着 满树 扔玉米 摘桃子 捧着 西瓜 抱着 蹦蹦跳跳 追赶
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2 感知内容,理清情节
1.请学生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说清楚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里——两手空空。
操作指导 要重视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带提手旁的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 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活动1 自由读文,练习说话
1.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路走来,小猴子的心情一直都是什么样的?(非常高兴)他看到玉米结得怎么样?(又大又多)(贴词卡)
2.鼓励学生用“又~又~”式的词语说一说看到的其他事物。(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 太阳eq \b\lc\{(\a\vs4\al\c1( , )) 苹果eq \b\lc\{(\a\vs4\al\c1( , ))
4.板书“又大又红、又大又圆”,齐读这些词语。
活动2 拓展运用,突破难点
1.过渡: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已经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味道呢?
2.用“又~又~”式词语说一说这些东西吃起来的感觉。(又鲜又嫩、又香又甜、又甜又脆。)
3.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操作指导 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此环节要巧妙地突破词语训练的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
板块三 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活动1 学习课文,积累词语
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掰、扛”这两个动词。
(1)课件出示画有一大片成熟的玉米的图片,鼓励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
(2)学生自主画上小猴子,教师提示要根据课文添加他的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
(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这些动词。
(1)自由读文,可以大声朗读、同桌轮读、小组轮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出来。
(2)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继续向前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他都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3)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4)学生评价,并谈理解,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注意:
①区别“捧”和“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的动作,加深理解。
②“摘”可以和“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和“玉米”搭配。
③扔:教师做扔玉米、桃子、西瓜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趁机将一只垂头丧气的小猴子贴图贴上去。)
活动2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自学课文,思考圈画: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学生完成活动卡,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小猴子下山所见所做的关键语句。
(2)小组内交流,说出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所学的词语。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1)用“____”画出小猴子分别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小猴子分别做了什么。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2)探究: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最后一无所有,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3)交流:你想对小猴子说点什么?
不要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否则就会一无所有。(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4.结合插图,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课件出示
扛玉米 扔玉米 扔桃子 扔西瓜 ?
摘桃子 摘西瓜 追兔子
5.指导朗读。
(1)本文前4个自然段段落结构相同,句式不断反复,每一段都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用叙述的语气朗读,做到平实自然。重点指导第二句,可以借助“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样“又~又~”式的词语,读出小猴子对所见事物的欣喜之情。朗读指导时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进行角色体验,体会角色的心情。最后一段抓住重点词语“只好”,引导学生读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时失落、后悔的心情。
(2)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会角色心情。
①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②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读出觉得小猴子可笑的语气。)
③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试着读出小猴子更可笑的语气。)
④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来读。)
⑤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体现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⑥指名读、齐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操作指导 此环节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感悟小猴子三心二意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
1.课件出示“块、往”2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交流明确:“块、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和笔画的穿插。
(1)“块”的左部是“”,最后一笔横变提。
(2)“往”的右部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舒展。
3.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进行书空练习。
活动2 学生书写,评价反馈
1.独立书写,注意书写姿势,坐姿要端正。
2.教师边巡视边指导书写不当之处。
3.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把没写好的字再写两遍。
操作指导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书空等方法逐步学会归纳一类字的写法,为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五 拓展链接,想象创造
活动1 拓展链接,完成练习
1.拓展:课件出示苏霍姆林斯基的《狐狸和老鼠》,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1)短文讲了( )妈妈和( )妈妈的故事。
(2)狐狸妈妈爱小狐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老鼠妈妈是如何赶跑狐狸的?( )
A.告诉狐狸,狼跑出森林了。
B.告诉狐狸,猎人提着枪来了。
C.告诉狐狸,狼爬进洞抓小狐狸了。
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2 续编故事,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1)猴妈妈会怎么问?(2)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3)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会怎么教育小猴子?(4)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5)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是怎么吸取教训的?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操作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在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的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小猴子下山所见所做的关键语句。
2.小组内交流,说出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所学的词语。
学生课前预学案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小猴子下山分别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小猴子下山
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课 题
小猴子下山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小猴子下山分别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课 题
小猴子下山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学内容
熟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预习字词
1.读准下面的词语。
猴子 结巴 掰下 扛着 满树 扔了 摘下 捧着 西瓜 抱着 蹦蹦跳跳
追赶 一块 非常 跑进 天空 往回走
2.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天空( ) 只有( ) 结实( )
有空( ) 一只( ) 结尾( )
3.选字组词。
(快 块) 一( ) ( )乐
(常 长) 非( ) ( )短
(瓜 爪) 鸡( ) 西( )
(进 近) 远( ) 跑( )
内容感知
课文讲的是( )下山来,看见( )掰( ),看见( ),扔了( )摘( ),看见( ),扔了( )摘( ),看见( ),扔了( )去追( ),结果( )跑进树林里,( )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故事。
资料搜集
搜集动物故事,为班级开故事会作准备。
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问老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复习巩固,生字书写指导,感悟道理并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