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导学案
展开【课标要求】
1.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
2.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
3.学会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和认同;通过实际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对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作出全面比较。
难点: 掌握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尤其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
【知识梳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定义
以 知识为前提,推出 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分类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 。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 ,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 。②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 ,它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 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 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 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 ,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 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 。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 。
(1)何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 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 等。
【自主探究】
1.想一想: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是否就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2. 想一想:简单枚举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这一观点对吗?
3.想一想: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分析宋人“身为宋国笑”的原因。
4.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人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富人的食物情况虽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食物中的米糠、麸皮都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麸皮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材料中孙思邈运用了什么方法治疗脚气病?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老师傅想考考他的两个徒弟,于是对他们说:“给你们俩每人一簸箕花生,看每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看这个问题你们俩谁能先回答?”
大徒弟听完,赶紧往家里跑,连饭也顾不得吃,急忙剥起来。二徒弟却不慌不忙地端着簸箕走回家去,先对着花生端详一阵,然后把肥的、瘦的,三个仁的、两个仁的,一个仁的花生,分别拣了几粒,总共不过一把,把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剥开了皮,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有粉衣包着。
大徒弟从早晨一直剥到傍晚,才把一簸箕花生剥完,就急忙跑去向师傅报告。结果跑到一看,师弟已在师傅那里了。师傅见两个徒弟都到了,说:“二徒弟先到的,先回答问题吧!”二徒弟答道:“我剥了几粒花生,就知道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衣包着。”大徒弟这时才恍然大悟地说:“还是师弟比我聪明!”
大徒弟为什么说师弟比自己聪明呢?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1. 个别性或特殊性 一般性
2. 部分对象 保真关系 全部对象 保真关系
3. 部分对象 全部对象 没有必要 部分情况
二.1. 个别对象 不能遗漏
2. 因果联系 引起与被引起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自主探究】
1.提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2.提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3.提示:(1)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宋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就犯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因而“身为宋国笑”。
4.提示:这里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求同求异并用法”。因为富人吃的精米、白面把米糠、麸皮都去掉了,而他们却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同;穷人的各种食物中都有糠、麸而少得脚气病,这也是求同;而穷人多吃糠、麸少得脚气病和富人少吃糠、麸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异。
5. 答案:①二徒弟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科学归纳法,在一簸箕花生中只剥了一小部分花生就得出同样的结论。
②大徒弟说师弟比自己聪明,是因为师弟把几种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花生,进行典型分析,作了科学归纳,给一把花生剥皮自然要比给一簸箕花生剥皮,既节省时间又少费力气了,所以师弟的效率要比师兄高得多。
2021学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知识梳理,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知识梳理,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及其方法导学案: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及其方法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知识梳理,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