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2592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导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2592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导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9/122592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案
展开【知识梳理】
议题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 或 知识为前提,推出 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 ,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必要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 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2)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 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 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议题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 ;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 。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异法、 。
提示:不同事物、不同场合探求原因时,往往使用的方法不同,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多种方法同时使用,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事物。
【议题探究】
1.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如果你看整个国际形势,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不仅影响一个地方,就连欧洲也突破了2%。之前世界粮价上涨15%,如果再加上西亚北非局势的影响,油价高企,超过每桶100美元。输入型通货膨胀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另一方面,确实在我们国内也有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是___( )
A.联言判断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D.直言三段论
(2)请运用归纳推理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2.材料一 据说夏威夷群岛有个岛叫“狗叫岛”。在这个岛上的一些地方,人一走动,脚下就会传来“汪汪”的狗叫声。原来,这些地方的表层覆盖着厚达18米的珊瑚、贝壳层。所谓“狗叫”就是从这些物质组成的沙砾里发出来的。如果抓起一把这种沙砾在手里揉搓,也会发出狗叫声。
材料二 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些鸟能远行万里而不迷失方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科学工作者发现每当天晴能见到太阳时,这些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反之,每当天阴见不到太阳时,它们就会迷失方向。由此,科学工作者们得出结论,有些鸟能远行万里而不迷失方向的原因是它们利用太阳来定方向。
材料三 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强度是该矿石中铀含量放射性强度的许多倍。她推测,在铀矿石中还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她从沥青铀矿石中提炼沉淀物,从沉淀物中发现两种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元素——镭和钋。
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探求因果关系的哪些方法。
【课堂评估】
1.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B.完全归纳推理
C.不完全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2.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种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
(2)材料中使用的方法常用在( )
A.观察认识对象时B.科学实验中
C.科学探索中D.司法工作中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论证“谁是老师” 运用哪种推理( )
A.轻率概括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
4.一本仅用十几万字写出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读物《中国读本》,在我国创下累计发行1000余万册的骄人成绩后,又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
A.历史图书应该走普及化、大众化道路
B.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感兴趣
C.《中国读本》可能授权国外出版商出版
D.越是大众的、越是民族的,越容易走向世界
5.《周易》记载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孔子说的“下学而上达”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主张要重视归纳这种思维方式
②认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认为哲学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中
④承认具体知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甲会英语、乙会英语、丙会日语、丁会法语,而他们都是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根据上述情况,若运用归纳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英语
B.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
C.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外语
D.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日语和法语
7.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 )
①前提与结论的性质不同 ②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
③思维进程不同 ④前提数量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下哪项与这项陈述最不接近( )
A.只有入虎穴,才能得到虎子 B.除非入虎穴,否则不能得到虎子
C.或者人虎穴,或者不能得到虎子 D.不入虎穴,也可以得到虎子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
A.求同法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
10.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
A.都是或然的 B.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
C.都是必然的 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
11.“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是( )
A.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 B.用科学归纳法得到的
C.用简单枚举法得到的 D.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
12.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都属于( )
A.直接推理B.演绎推理
C.或然推理D.必然推理
13.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经观察,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因此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这一推理,人们运用的是( )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剩余法
14.归纳推理是指依据个别性知识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据此可知,下列选项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
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②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③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下列关于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应具备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科学方法,属于必然推理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③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④完全归纳推理可让人们从个别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参考答案
【议题探究】
1.答案:(1)C; (2)①根据受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西亚北非局势的影响,得出通货膨胀具有国际普遍性的结论。这体现了以个别性、特殊性的事例为前提,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归纳推理的特点。②从推理前提看,通过对国际和国内一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推理得出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③为提高推理结论的可靠性,人们试图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材料坚持探求因果联系的共变法,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探求我国目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解析:(1)依据“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中的关键词“如果……就……”,可知该句是假言判断。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组织答案时注意条理性即可。
2 .答案:①材料一运用的是“求同法”。人走在岛上与用手搓 “狗叫岛”地上的特殊物质虽然情形不同,但发生了相同的情况即特 殊物质受到摩擦,结果都发出狗叫声。因此,这种特殊物质受到摩 擦是产生狗叫声的原因。②材料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每当 天晴能见到太阳时,这些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这是求 同;“每当天晴能见到太阳时,这些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 和“每当天阴见不到太阳时,它们就会迷失方向”,这是求异。③材料三运用了“剩余法”。“她推测,在铀矿石中还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这就是寻找剩余部分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解析:解答时,应明确人们常采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同学们在 回答问题时,运用所学的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课堂评估】
1.答案:B
解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因为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凡是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因此是归纳推理,并且是完全归纳推理。故选B。
2.答案:(1)B; (2)B
解析:(1)AC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求异法,而没有涉及求同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B符合题意,求异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确定在这两个场合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不同,如果是,那么这个不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材料中 “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 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种程序。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这里采用的方法是求异法。故选B。
(2)本题是常识基础题。ACD不合题意。B正确,材料中使用的方法常用在科学实验中。故选B。
3.答案:C
解析:韩愈的总结归纳是对两种情况进行论证。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相关知识。A项将《中国读本》这一本书夸大成整个“历史图书”,属于过度推理;题干推不出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因为《中国读本》正在走向世界,结果未知,排除B项;C选项中说这本书可能授权国外出版商出版,根据优选可能原则,应该选C;D选项中有关键词“越……越……”,必须要涉及两个事例,但题中只有《中国读本》这一个事例,显然不行,因为单个事例构不成趋势。故选C。
5.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周易》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孔子说的“下学而上达”的共同之处是都主张要重视归纳这种思维方式,认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错误,材料强调从某一具体领域概括总结最一般的本质规律的过程;④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故选A。
6.答案:C
解析:归纳推理以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断出一般性的结论。题干中“英语、日语和法语”相对于外语来说都是个别或特殊。因此选择C项。
7.答案:A
解析:从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来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①符合题意;演绎推理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没 有超出前提断定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则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完全归纳除外),②符合题意;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 一般性知识,③符合题意;④不是二者的区别。
8.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项陈述最不接近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入虎穴”是“得虎子”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不入虎穴肯定不能得虎子。所以“不入虎穴,也可以得到虎子”的陈述与题意最不接近。故选D。
9.答案:C
解析:如果在被考察现象a出现的一组场合(正面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A;在这个现象a不出现的另一 组场合(反面场合)中,都没有因素A,那么,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据此判断,材料运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作了考察,从而得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因此,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 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
11.答案:D
解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瑞雪兆丰年”的条件很难满足。人的精力、能力和条件有限,认识对象不断发展,人们不可能对每一年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因此,人们不可能用完全归纳推理归纳“瑞雪”与“丰年”的关系,而只能用不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推理得出结论。
12.答案:C
解析:依据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通常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但在现代逻辑学中,通常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都是或然推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C
解析: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求同求异并用法。由材料中情况可知,C符合 题意,A、B、D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14.答案:B
解析:由归纳推理的定义可知,②③属于归纳推理,当选。①④不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 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故②③正确。①④不 符合题意,排除。学 习 任 务
素养目标
1.归纳推理的含义、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种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区分归纳推理与探求因果联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种类,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方法。
2.公共参与: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重点难点,知识梳理,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探究,课堂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框架体系,知识梳理,议题探究,课堂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