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十五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五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六边形中,若,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五章四边形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A=,则点C的坐标为( )
A.(,1) B.(1,1) C.(1,) D.(+1,1)
2、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为2340°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14或15或16 B.15或16或17 C.15或16 D.16或17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C.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D.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如图,在六边形中,若,则( )
A.180° B.240° C.270° D.360°
5、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交边BC于点F,点F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 )
A.7 B. C.8 D.9
6、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其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 )
A. B. C. D.
7、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作线段EF交AD于F,交BC于E,OB=EB,点G为BD上一点,满足EG⊥FG,若∠DBC=30°,则∠OGE的度数为( )
A.30° B.36° C.37.5° D.45°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点C是y轴正半轴上的点,于点C.已知,.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为( )
A.22 B.18 C.14 D.10
9、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圆 B.平行四边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DE=4cm,则BC=_____cm.
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为DC的中点,若,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这两个半圆面积的和为,则的长为_______.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45°,AD=8,E、H分别为边AB、CD上一点,将▱ABCD沿EH翻折,使得AD的对应线段FG经过点C,若FG⊥CD,CG=4,则EF的长度为 _____.
5、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cm,点M在BC边上,且MC=2cm,P是正方形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B交AM于点N,当PB=AM时,PN的长是_____ .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上由点向点出发,速度为每秒;点在边上,同时由点向点运动,速度为每秒.当点运动到点时,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设运动时间为秒.
(1)当为何值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设四边形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为何值时,四边形的面积是四边形的面积的四分之三?求出此时的度数.
(4)连接,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图,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等边三角形已涂上阴影.
(1)请在下面①②③三个网格图中分别涂上一个三角形,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3个图形中所涂三角形不同);
(2)在④⑤两个网格图中分别涂上一个三角形,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2个图形中所涂三角形不同).
3、如图是由3个同样的正方形所组成,请再补上一个同样的正方形,使得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成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画出所有情况(给出的图形不一定全用,不够可添加).
4、如图,已知矩形中,点,分别是,上的点,,且.
(1)求证:;
(2)若,求:的值.
5、综合与实践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D、CD上,若∠MBN=45°,则MN,AM,CN的数量关系为 .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BC∥AD,AB=BC,∠A+∠C=180°,点M、N分别在AD、CD上,若∠MBN=∠ABC,试探索线段MN、AM、C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ADC=180°,点M、N分别在DA、CD的延长线上,若∠MBN=∠ABC,试探究线段MN、AM、CN的数量关系为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分析】
作CD⊥x轴,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OC=OA=,在Rt△OC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D的值,即可得到C点的坐标.
【详解】
:作CD⊥x轴于点D,
则∠CDO=90°,
∵四边形OABC是菱形,OA=,
∴OC=OA=,
又∵∠AOC=45°,
∴∠OCD=90°-∠AOC=90°-45°=45°,
∴∠DOC=∠OCD,
∴CD=OD,
在Rt△OCD中,OC=,CD2+OD2=OC2,
∴2OD2=OC2=2,
∴OD2=1,
∴OD=CD=1(负值舍去),
则点C的坐标为(1,1),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根据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D=CD=1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A
【分析】
由题意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先求出新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截去一个角的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详解】
解:设新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2)•180°=2340°,
解得:n=15,
①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增加1,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4,
②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不变,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5,
③若截去一个角后边数减少1,则原多边形边数为16,
所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为14,15或1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n为边数)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根据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解: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说法正确;
B、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说法正确;
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说法正确;
D、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掌握多边形外角和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由EF=1,得到DF,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线段AC的长.
【详解】
解:∵∠AEB=90,D是边AB的中点,AB=6,
∴DE=AB=3,
∵EF=1,
∴DF=DE+EF=3+1=4.
∵D是边AB的中点,点F是边BC的中点,
∴DF是ABC的中位线,
∴AC=2DF=8.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F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
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解: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②满足条件.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明确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后与本身重合的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
根据矩形和平行线的性质,得;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得;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通过证明,得;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推导得,再根据余角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矩形ABCD
∴
∴
∵OB=EB,
∴
∴
∵点O为对角线BD的中点,
∴
和中
∴
∴
∵EG⊥FG,即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8、B
【分析】
首先取AC的中点E,连接BE,OE,OB,可求得OE与BE的长,然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得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
【详解】
解:取AC的中点E,连接BE,OE,OB,
∵∠AOC=90°,AC=16,
∴OE=CEAC=8,
∵BC⊥AC,BC=6,
∴BE10,
若点O,E,B不在一条直线上,则OB<OE+BE=18.
若点O,E,B在一条直线上,则OB=OE+BE=18,
∴当O,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OB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8.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9、C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10、A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解:A.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直角三角形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
二、填空题
1、8
【分析】
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知识解答即可.
【详解】
解:∵△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8cm.
故答案是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底边的一半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2、16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菱形的边长,从而可求得菱形的周长.
【详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O是AC的中点
∵E为DC的中点
∴OE为△CAD的中位线
∴AD=2OE=2×2=4
∴菱形的周长为:4×4=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周长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
【分析】
根据题意连接BD,取BD的中点M,连接EM、FM,EM交BC于N,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推出EM=AB,FM=CD,EM∥AB,FM∥CD,推出∠ABC=∠ENC,∠MFN=∠C,求出∠EMF=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E2+FM2=EF2,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
【详解】
解:连接BD,取BD的中点M,连接EM、FM,延长EM交BC于N,
∵∠ABC+∠DCB=90°,
∵E、F、M分别是AD、BC、BD的中点,
∴EM=AB,FM=CD,EM∥AB,FM∥CD,
∴∠ABC=∠ENC,∠MFN=∠C,
∴∠MNF+∠MFN=90°,
∴∠NMF=180°-90°=90°,
∴∠EMF=90°,
由勾股定理得:ME2+FM2=EF2,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π(ME2+FM2)=EF2π=8π,
∴EF=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圆的面积,平行线的性质,面积与等积变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作辅助线并求出ME2+FM2的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分析】
延长CF与AB交于点M,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BC长度,GM⊥AB,由折叠性质得GF,∠EFM,进而得FM,再根据△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便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延长CF与AB交于点M,
∵FG⊥CD,AB∥CD,
∴CM⊥AB,
∵∠B=45°,BC=AD=8,
∴CM=4,
由折叠知GF=AD=8,
∵CG=4,
∴MF=CM-CF=CM-(GF-CG)=4-4,
∵∠EFC=∠A=180°-∠B=135°,
∴∠MFE=45°,
∴EF=MF=(4-4)=8-4.
故答案为:8-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5、5cm或5.2cm
【分析】
当点P在BC上,AM>BP,当点P在AB上,AM>BP,当点P在CD上,如图,根据PB=AM,可证Rt△ABM≌Rt△BCP(HL),可证BP⊥A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M=,根据三角形面积可求,可求PN=BP-BN;当点P在AD上,如图,可证Rt△ABM≌Rt△BAP(HL),再证AN=PN=BN=MN,根据AM=BP=10cm,可求PN=cm,
【详解】
解:当点P在BC上,AM>BP,当点P在AB上,AM>BP,不合题意,舍去;
当点P在CD上,如图,
∵PB=AM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D=CD=8,
在Rt△ABM和Rt△BCP中,
,
∴Rt△ABM≌Rt△BCP(HL),
∴∠MAB=∠PBC,
∵∠MAB+∠AMB=90°,
∴∠PBC+∠AMB=90°,
∴∠BNM=180°-∠PBC-∠AMB=90°,
∴BP⊥AM,
∵MC=2cm,
∴BM=BC-MC=8-2=6cm,
∴AM=,
∴,
∴,
∴PN=BP-BN=AM-BN=10-4.8=5.2cm,
当点P在AD上,如图,
在Rt△ABM和Rt△BAP中,
,
∴Rt△ABM≌Rt△BAP(HL),
∴BM=AP,∠AMB=∠BPA,∠MAB=∠PBA,
∴AN=BN,
∵AD∥BC,
∴∠PAN=∠NMB=∠APN,
∴AN=PN=BN=MN,
∵AM=BP=10cm,
∴PN=cm,
∴PN的长为5cm或5.2cm.
故答案为5cm或5.2cm.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分类讨论思想,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1、(1);(2)y=S四边形ABPQ=2t+32(0<t≤8);(3)t=8,;(4)当t=4或 或时,为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Q=BP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2)先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AE,再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3)利用面积关系求出t,即可求出DQ,进而判断出DQ=PQ,即可得出结论;
(4)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腰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在平行四边形中,,,
由运动知,AQ=16−t,BP=2t,
∵四边形ABPQ为平行四边形,
∴AQ=BP,
∴16−t=2t
∴t=,
即:t=s时,四边形ABPQ是平行四边形;
(2)过点A作AE⊥BC于E,如图,
在Rt△ABE中,∠B=30°,AB=8,
∴AE=4,
由运动知,BP=2t,DQ=t,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16,
∴AQ=16−t,
∴y=S四边形ABPQ=(BP+AQ)•AE=(2t+16−t)×4=2t+32(0<t≤8);
(3)由(2)知,AE=4,
∵BC=16,
∴S四边形ABCD=16×4=64,
由(2)知,y=S四边形ABPQ=2t+32(0<t≤8),
∵四边形ABPQ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四分之三
∴2t+32=×64,
∴t=8;
如图,
当t=8时,点P和点C重合,DQ=8,
∵CD=AB=8,
∴DP=DQ,
∴∠DQC=∠DPQ,
∴∠D=∠B=30°,
∴∠DQP=75°;
(4)①当AB=BP时,BP=8,
即2t=8,t=4;
②当AP=BP时,如图,
∵∠B=30°,
过P作PM垂直于AB,垂足为点M,
∴BM=4,,
解得:BP=,
∴2t=,
∴t=
③当AB=AP时,同(2)的方法得,BP=,
∴2t=,
∴t=
所以,当t=4或 或时,△ABP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
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1)的关键是利用AQ=BP建立方程,解(2)的关键是求出梯形的高,解(3)的关键是求出t,解(4)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
2、(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直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①②③都是轴对称图形;
(2)如图所示:④⑤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3、见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详解】
解:如图所示,一共有三种情况:
【点睛】
此题考查了画中心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4、(1)见解析;(2)
【分析】
(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由垂直的定义得到,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由已知条件得到,由,即可得到:的值.
【详解】
(1)∵四边形是矩形,
∴,
∵,
∴,
∴,
∴,
在与中,
,
∴,
∴;
(2)∵,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5、(1)MN=AM+CN;(2)MN=AM+CN,理由见解析;(3)MN=CN-AM,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把△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AB边与BC边重合,则AM=CM',BM=BM',∠A=∠BCM',∠ABM=∠M'BC,可得到点M'、C、N三点共线,再由∠MBN=45°,可得∠M'BN=∠MBN,从而证得△NBM≌△NBM',即可求解;
(2)把△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AB边与BC边重合,则AM=CM',BM=BM',∠A=∠BCM',∠ABM=∠M'BC,由∠A+∠C=180°,可得点M'、C、N三点共线,再由∠MBN=∠ABC,可得到∠M'BN=∠MBN,从而证得△NBM≌△NBM',即可求解;
(3)在NC上截取C M'=AM,连接B M',由∠ABC+∠ADC=180°,可得∠BAM=∠C,再由AB=BC,可证得△ABM≌△CB M',从而得到AM=C M',BM=B M',∠ABM=∠CB M',进而得到∠MA M'=∠ABC,再由∠MBN=∠ABC,可得∠MBN=∠M'BN,从而得到△NBM≌△NBM',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把△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AB边与BC边重合,则AM=CM',BM=BM',∠A=∠BCM',∠ABM=∠M'BC,
在正方形ABCD中,∠A=∠BCD=∠ABC=90°,AB=BC ,
∴∠BCM'+∠BCD=180°,
∴点M'、C、N三点共线,
∵∠MBN=45°,
∴∠ABM+∠CBN=45°,
∴∠M'BN=∠M'BC+∠CBN=∠ABM+∠CBN=45°,
即∠M'BN=∠MBN,
∵BN=BN,
∴△NBM≌△NBM',
∴MN= M'N,
∵M'N= M'C+CN,
∴MN= M'C+CN=AM+CN;
(2)MN=AM+CN;理由如下:
如图,把△ABM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AB边与BC边重合,则AM=CM',BM=BM',∠A=∠BCM',∠ABM=∠M'BC,
∵∠A+∠C=180°,
∴∠BCM'+∠BCD=180°,
∴点M'、C、N三点共线,
∵∠MBN=∠ABC,
∴∠ABM+∠CBN=∠ABC=∠MBN,
∴∠CBN+∠M'BC =∠MBN,即∠M'BN=∠MBN,
∵BN=BN,
∴△NBM≌△NBM',
∴MN= M'N,
∵M'N= M'C+CN,
∴MN= M'C+CN=AM+CN;
(3)MN=CN-AM,理由如下:
如图,在NC上截取C M'=AM,连接B M',
∵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
∴∠C+∠BAD=180°,
∵∠BAM+∠BAD=180°,
∴∠BAM=∠C,
∵AB=BC,
∴△ABM≌△CB M',
∴AM=C M',BM=B M',∠ABM=∠CB M',
∴∠MA M'=∠ABC,
∵∠MBN=∠ABC,
∴∠MBN=∠MA M'=∠M'BN,
∵BN=BN,
∴△NBM≌△NBM',
∴MN= M'N,
∵M'N=CN-C M',
∴MN=CN-AM.
故答案是:MN=CN-A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图形的旋转,根据题意做适当辅助线,得到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六边形中,若,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练习,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