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91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91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691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共19分)1.(本题2分)如果4a=5b,那么a∶b=(________),a∶5=(________)。2.(本题2分)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外项是(________)。3.(本题2分)①圆柱的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成 比例;②长度一定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的长度和截的段数成 比例.4.(本题2分)把一个长是6cm,宽是4cm,按照1∶2的比例缩小后,它的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___。5.(本题2分)表中,如果a和b成正比例,那么=(______);如果a和b成反比例,那么=(______)。 a160200b5x6.(本题2分)在一张图纸上,用6cm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12m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______)。如果在这张图上量得某线段长15cm,则实际长是(______)。7.(本题2分)如图是一个水龙头打开后出水量情况统计。①这个水龙头打开的时间和出水量成______比例关系。②照这样计算,出15升水需要______秒。8.(本题3分)在一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在这幅地图上,甲、乙两城相距18厘米,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千米。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至少需要行驶_________小时才能到达。9.(本题2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cm2,如表反映的是平行四边形底与相应高的变化情况,请把表填完整,底与高成(______)比例。底/cm3020106 高/cm11.5 二、判断题(共10分)10.(本题2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0厘米。(________)11.(本题2分)如果4a=3b(a、b≠0),那么a∶b=3∶4。(________)12.(本题2分)如果y=3x,那么y和x成反比例关系。(________)13.(本题2分)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面积是45cm2。(______)14.(本题2分)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越大,则图上距离越小,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成反比例。(______)三、选择题(共10分)15.(本题2分)下面四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16.(本题2分)下列各种关系中,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B.圆的面积一定,它的半径与圆周率C.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D.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与高17.(本题2分)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4cm表示实际距离60k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15 B.1∶15000 C.1∶150000 D.1∶150000018.(本题2分)栾川县某乡镇中心小学的操场长108米,宽64米。王老师让六三班的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选( )的比例尺比较合适。A.200∶1 B.1∶200 C.1∶2000 D.1∶2000019.(本题2分)小华读一本文学名著,原计划平均每天读20页,15天读完。实际平均每天读25页,用天读完。用比例解是( )。A. B. C. D.四、计算题(共8分)20.(本题8分)解比例.(1)= (2)3:12=:x (3)= (4)x:=: 五、作图题(共15分)21.(本题9分)按要求画图。
(1)画出图形A按放大后的图形B。(2)画出图形B按缩小后的图形C。(3)画出一个与图形C面积相等的梯形。22.(本题6分)小贤从百草园出发,先向东走到达饮冰室,再向南走到达陋室,然后向东走到达稼轩,最后向北走到达三味书屋。在下图中画出小贤的行走路线及各地点的位置。六、解答题(共38分)23.(本题8分)每本演算本售价1.5元购买2本、3本……别需要多少元?数量/本0123456…总价/元01.534.567.59…(1)购买演算本的总价与数量成( )比例。(2)把上表中演算本的数量与总价所对应的点描在方格纸上,再顺次连接。(3)购买40本演算本需要( )元。(4)明明购买的演算本的数量是红红的4倍。他花的钱数是红红的( )倍。24.(本题6分)将一座高32米的铁塔设计成模型,如果实际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200∶1,那么铁塔模型的高度将是多少厘米?(用比例解) 25.(本题6分)我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8小时.照这样计算,运行20周需要多少小时?(用比例解) 26.(本题6分)学校食堂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花岗岩板材铺地,需要960块;如果改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花岗岩板材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27.(本题6分)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360个,需要15天完成;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用比例解) 28.(本题6分)下面是小明从家坐出租车去展览馆的路线示意图。已知出租车在3km以内(含3km)按起步价10元计算,以后每增加1km车费就增加2元。请你按图中提供的信息算一算,小明从家到展览馆一共要花多少元车费?
参考答案1.5∶4 b∶4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答即可。【详解】如果4a=5b,那么a∶b=5∶4;a∶5=b∶4【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析】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为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两个外项的积也为1,用1÷即可求出另一个外项。【详解】1÷=【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正,反.【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1)因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所以h=V÷s,即V÷s=h(一定),所以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2)因为每段的长度×截的段数=铁丝的总长度(一定),所以每段的长度和截的段数成反比例,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4.3cm 2cm 【分析】按照1∶2的比例缩小,那么长和宽都要变成原来的一半。【详解】长:6×=3(cm)宽:4×=2(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放缩,进行图形的放缩时,每条边都要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放缩。5.6.25 4 【分析】正比例:相关联的两个量,比值一定。反比例:相关联的两个量,乘积一定。【详解】(1)a和b成正比例时,比值一定则160∶5=200∶x解:160x=5×200160x=1000x=6.25;(2)a和b成反比例,乘积一定则160∶200=x∶5解:200x=5×160200x=800x=800÷200x=4。【点睛】熟练掌握的正、反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6.5∶1 3厘米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确定比例尺;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进行换算。【详解】6厘米∶12毫米=60毫米∶12毫米=5∶115÷5=3(厘米)【点睛】关键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7.正 75 【分析】(1)根据打开时间和出水量之间的变化情况,找出比例关系;(2)照这样计算,说明出水的速度不变,先求出1升水用的时间是多少,再乘15就是需要的时间。【详解】(1)10秒时出水量是2升,20秒时出水量是4升…2÷10=0.2,4÷20=0.2,…出水量随着出水时间增加,而且出水量和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出水量和打开的时间成正比例;(2)10÷2×15=5×15=75(秒)。【点睛】本题先根据统计图读出数量,再根据这些数量求解。8.1∶5000000 900 15 【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这两城的实际距离;根据路程÷速度求出这辆车行驶的时间。【详解】50千米=500000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0;这两城的实际距离:18÷=90000000(厘米)=900(千米);900÷60=15(小时)【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9.反 7.5 3 5 4 【分析】如果相关量的两个量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以此来解答。【详解】(1)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底和高的乘积一定,所以底和高成反比例。(2)7.5(答案不唯一)(3)高=30÷10=3cm;(4)高=30÷6=5cm;(5)高=30÷7.5=4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别能力并细心计算是关键。10.×【分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一种关系,不能带有单位,据此解答即可。【详解】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30000000,不能说1∶3000000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明确比例尺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进行分析。【详解】根据a∶b=3∶4,可得4a=3b,所以原题说法正确。【点睛】关键是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12.×【分析】根据y=3x可知,=3(一定),比值一定,y和x成正比例关系,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如果y=3x,那么y和x成正比例关系,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乘积一定。13.×【分析】按3∶1放大表示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3倍,所以用长方形原来的长和宽分别乘3求出扩大后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扩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即可。【详解】5×3=15(厘米)3×3=9(厘米)面积:15×9=135(平方厘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关键是将其中的长和宽放大,而不是直接将面积乘3,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14.×【分析】因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成正比例。【详解】实际距离一定,比例尺越大,则图上距离越大,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成正比例。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点睛】灵活运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值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15.C【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分别求出各选项比的比值,比值相等的一组即可组成比例。【详解】A.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B.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C. 、,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D.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故答案为:C【点睛】关键是理解比例的意义,求比值直接用前项÷后项。16.B【分析】反比例关系是指两个相关联的量,两个量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得出答案。【详解】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底与高的乘积一定,故成反比例关系;B.圆的面积=πr2,圆的半径和圆周率的乘积不是固定值,故不成反比例关系;C.圆锥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的乘积一定,故成反比例关系;D.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的乘积一定,故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比例关系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判断两个关联的量乘积是否一定。17.D【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分析。【详解】4厘米∶60千米=4厘米∶6000000厘米=1∶1500000故答案为:D【点睛】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作1(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常把后项化为1)。18.C【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由于108米=10800厘米,64米=6400厘米,算出不同比例尺对应的图上长度,然后选择即可。【详解】A.10800×200=2160000(厘米),超过练习本的长度,不符合题意;B.10800×=54(厘米),超过练习本的长度,不符合题意;C.10800×=5.4(厘米),6400×=3.2(厘米),大小符合练习本的大小,符合题意;D.10800×=0.54(厘米),6400×=0.32(厘米),画在练习本上太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熟练掌握它的公式并灵活运用。19.D【分析】平均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一本书的总页数,因为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和读的天数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决问题。【详解】小华读一本文学名著,原计划平均每天读20页,15天读完。实际平均每天读25页,用天读完。用比例解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20.(1)x=12 (2)x=3 (3)x=36 (4)x=【详解】略21.答案见详解。【分析】将图形按放大,就是将图形的各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4倍,将图形按缩小,就是将图形的各边分别缩小到原来的,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均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画出图形C后,可以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图形C的面积,再在图上画出一个与图形C面积相等的梯形即可。【详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明确比例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比如:图形A按放大,就是把图形A放大到原来的4倍;图形B按缩小,就是将图形的各边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只有准确了解比例的意思,才能进行正确作图。22.见详解【分析】从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200米。先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00÷200=2(厘米),300÷200=1.5(厘米),500÷200=2.5(厘米),100÷200=0.5(厘米)。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画出小贤的行走路线,并在图上标出各地点的位置即可。【详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比例尺画图,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各地点之间的图上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3.(1)正(2)见详解(3)60(4)4【分析】随着本数的增加,总价也在随之增加,且各点的比值是一定的都是1.5,比值一定的两个量成正比例。比值是单价,总价=单价×数量。本书越多花的钱越多,所以明明的本数是红红的4倍,钱数应该也是红红的四倍。【详解】(1)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2)作图如下:。(3)1.5×40=60(元)(4)明明购买的演算本的数量是红红的4倍。他花的钱数是红红的4倍。答:购买40本需要60元,明明的钱数是红红的4倍。【点睛】此题考查正比例的应用,注意正比例的图像是直线。24.16厘米【分析】设铁塔模型的高度将是x厘米,根据铁塔实际高∶模型高度=200∶1,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详解】32米=3200厘米解:设铁塔模型的高度将是x厘米。3200∶x=200∶1200x÷200=3200÷200x=16答:铁塔模型的高度将是16厘米。【点睛】用比例解决问题,只要左右两边的比统一即可。25.36小时【解析】【详解】设运行20周需要x小时,6:10.8=20:x6x=10.8×20x=36答:运行20周需要36小时.26.540块【分析】可以设需要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花岗岩板材x块,由于地面面积一定,那么所需要的板材的数量与板材的面积成反比例关系。【详解】解:设需要x块。
答:需要540块。 【点睛】解比例方程时,可以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般的方程,然后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27.450个【解析】【详解】解:设实际每天加工x个,由题意得:(15﹣3)×x=360×1512x=540012x÷12=5400÷12x=450答:实际每天加工450个零件.28.64元【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小明家到展览馆的路程,用它们之间的路程减3的差乘2求出3千米以外的车费,再加起步价即可。【详解】(8+4)÷ =3000000(厘米)=30(千米)(30-3)×2+10=27×2+10=64(元)答:小明从家到展览馆一共要花64元车费。【点睛】主要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注意单位换算时0的个数。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