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3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
《战国策》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总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语言凝练,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邹忌原为琴师,以琴理喻国事,取信于齐威王成为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u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昳 窥 间进期年 谤讥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 ch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外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如何与徐公比的美?
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
问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判断句。标志:……者也。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品味赏析: 3.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热情的爱恋,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害怕拘谨勉强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阿谀奉承。
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
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5.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
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7.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窥镜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吾孰与徐公美?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暮寝而思之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二)研习第二段:邹忌讽谏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生活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讽”齐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目的: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一是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 二是以家事喻国事的方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弊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使齐王接受纳谏。
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2)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
分析第三段1.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6.“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7.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三 赏
三 变
令 初 下→ 门庭若市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9.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
当面,名词作状语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介宾结构后置句 判断句
(三)三读课文,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邹忌进谏 齐王纳谏
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A.邹忌:(1)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并分析思索;(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3)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授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第1课时,文学常识,初读课文,①通假字,“孰”同“熟”仔细,今义讽刺嘲笑,今义修理,②古今异义,今义自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品简介,背景链接,字词学习,长这里指身高,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词语解释,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历史上的谏臣,作品简介,写作背景,人物简介,读清字音,一词多义,动词向上级呈递,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