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546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6546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2.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乳化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
【过渡】那么溶质溶解于水时,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吗?在上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有感受到吗?让我们这节课一探究竟吧!
【板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实验】
1.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热还是吸热。
实验用品是: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①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②分别取两药匙大致等量的上述三种物质与烧杯中,并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③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④用手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感觉温度的变化。⑤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交流与讨论】
1.为何所用的水都要求用100 mL?(同等条件下,易于比较)
2.为何三种固体物质的质量要大致相等?(同等条件下,易于比较)
【学生探究实验】并做好相关实验记录。
【结论】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总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还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温度变化不大 。
【讲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实与物质溶解于水时发生的两种过程有关。一个是扩散过程,此过程会吸收热量,另一个是水合过程,此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果吸热<放热,则溶液温度升高;吸热=放热,则溶液温度不变;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知识应用】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的制冷剂由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钠、六水氯化钙与碎冰或水按一定重量比混合而得。使用时,温度一般可以降到-18℃左右,5℃以下可维持6-24小时。便携式“无电冰箱、冰桶、冰杯”就是利用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而起到致冷的作用。
【交流讨论】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判断气球如何变化。
实验1.
①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气球鼓起;②加入硝酸铵晶体,则气球变瘪;③加入氯化钠晶体,则气球不变。
实验2.
①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气球变瘪;②加入硝酸铵晶体,则气球鼓起;③加入氯化钠晶体,则气球不变。
【问题】同学们在家中帮妈妈做过家务吧,你帮妈妈洗过碗筷或衣服吗?
你觉得洗碗筷或衣服时,感到最难做的是什么?(是碗筷或衣服上的油污)。
你是怎么除去的呢?(滴加洗洁精或倒入洗涤剂)。
你知道滴加洗洁精或洗涤剂的原理是什么吗?
【实验9-4】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实验记录】
【结论】植物油不溶于水,震荡后得到的是乳状浑浊的液体混合物,是乳浊液。这种乳浊液不稳定,经过静置,植物油会逐渐浮上来分为两层。
而加入洗涤剂的乳浊液比较稳定,静止后也不分层。
【讲解】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做乳化现象。
乳化后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餐具、衣服上的油污就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了。
【交流讨论】现在我们知道加入洗涤剂的原理了,可是如果衣服上不慎沾染了油漆,人们常用汽油来洗,然后再加洗涤剂洗,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总结】衣服上不慎沾染了油漆,一般先用汽油擦洗,这主要利用的是油漆能溶解在汽油了形成溶液的原理。所以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和用汽油清洗油污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问题】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还有哪些?
(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沐浴露、洗发液、洗面奶、……)
【科普视频】表面活性剂.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知道了乳浊液与溶液的不同;知道了乳化现象的本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油脂类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现象:使难溶性液体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震荡后
静止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实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hx/tb_c98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引导,教师提问,学生实验,归纳总结,教师讲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