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18页。
第 六 单 元 22 寓 言 四 则►主题解说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又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打败了狮子但又被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切勿轻信,必须认真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弄错。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本概览 怎样归纳寓意 1.从题目中找。如《南辕北辙》,题目的意思是本来想往南,可车子痕迹却向北,由此看出其寓意:行动和目的相反。 2.从人物的性格中找。如《守株待兔》。 3.从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找。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如《亡羊补牢》。 4.从重点语句中找。有些寓言中的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就可以推出全篇的寓意。考点聚焦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赫拉(hè) 庇护(pì) 崩坠(zhuì)B.爱慕(mù) 凯歌(kǎi) 喇叭(lǎ)C.充塞(sè) 舍然(shě) 溉汲(jí)D.中伤(zhōnɡ) 躇(chú) 跐(cǐ)积累运用B【解析】A.庇(bì);C.舍(shì);D.中(zhònɡ)。2.下面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穿井/得一人 B.若屈伸/呼吸C.得一人/之使 D.有闻而传之/者积累运用A【解析】B.若/屈伸呼吸;C.得/一人之使;D.有/闻而传之者。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丁氏对曰( )积累运用打水浇田待,等到 知道,听说讲述使听到 应答,回答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7)身亡所寄( )(8)因往晓之( )(9)若屈伸呼吸( )(10)终日在天中行止( )(11)亦不能有所中伤( )(12)其人舍然大喜( )积累运用无,没有告知,开导 你行动,活动伤害 同“释”,解除、消除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一个人。又有一个为他忧虑而担心的人。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坠落了吗?5.文学常识填空。(1)寓言的篇幅一般________,常常用________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人名)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国籍)作家,善讲________讽刺权贵。(3)《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由_________(朝代)秦相__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4)《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旧题为_________著。他相传是战国时的______家人物。积累运用比较短战国末启示人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吕氏春秋吕不韦列子列御寇道假托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两文的寓意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请分别写出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骄兵必败课内精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7.本文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穿井得一人》中,为什么最后话传变了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因为人们都不探究事实,只是一味以讹传讹。宋君是一个比较明智、不轻信传言,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课内精读(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11.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____________”这个成语。12.晓之者是如何说服杞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杞人忧天 晓之者是通过分析天、地的构成来说明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继而说服杞人的。我们无须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这个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一) 【甲】《杞人忧天》(略)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少有),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课外品读15.解释下列加点词。(1)只使坠( )(2)病虽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内 外 治 安 臣 不 以 为 喜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课外品读纵使,即使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即使//课外品读18.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都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异:杞人——正面说,居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太宗——目光长远,居安思危,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的将忧虑意识贯彻落实到行动中。19.下列对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代词,指尺寸)B.至之市(代词,它)C.而忘操之(代词,指尺寸)D.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B【解析】B.之:动词,到……去。课外品读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不要墨守成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课外品读课外品读【参考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却忘了带量好的尺寸。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第 六 单 元 22 寓 言 四 则►主题解说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又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打败了狮子但又被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切勿轻信,必须认真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弄错。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本概览 怎样归纳寓意 1.从题目中找。如《南辕北辙》,题目的意思是本来想往南,可车子痕迹却向北,由此看出其寓意:行动和目的相反。 2.从人物的性格中找。如《守株待兔》。 3.从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找。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如《亡羊补牢》。 4.从重点语句中找。有些寓言中的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就可以推出全篇的寓意。考点聚焦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赫拉(hè) 庇护(pì) 崩坠(zhuì)B.爱慕(mù) 凯歌(kǎi) 喇叭(lǎ)C.充塞(sè) 舍然(shě) 溉汲(jí)D.中伤(zhōnɡ) 躇(chú) 跐(cǐ)积累运用B【解析】A.庇(bì);C.舍(shì);D.中(zhònɡ)。2.下面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穿井/得一人 B.若屈伸/呼吸C.得一人/之使 D.有闻而传之/者积累运用A【解析】B.若/屈伸呼吸;C.得/一人之使;D.有/闻而传之者。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丁氏对曰( )积累运用打水浇田待,等到 知道,听说讲述使听到 应答,回答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7)身亡所寄( )(8)因往晓之( )(9)若屈伸呼吸( )(10)终日在天中行止( )(11)亦不能有所中伤( )(12)其人舍然大喜( )积累运用无,没有告知,开导 你行动,活动伤害 同“释”,解除、消除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一个人。又有一个为他忧虑而担心的人。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坠落了吗?5.文学常识填空。(1)寓言的篇幅一般________,常常用________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人名)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国籍)作家,善讲________讽刺权贵。(3)《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由_________(朝代)秦相__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4)《杞人忧天》选自《__________》,旧题为_________著。他相传是战国时的______家人物。积累运用比较短战国末启示人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吕氏春秋吕不韦列子列御寇道假托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两文的寓意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概括。请分别写出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积累运用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骄兵必败课内精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7.本文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穿井得一人》中,为什么最后话传变了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因为人们都不探究事实,只是一味以讹传讹。宋君是一个比较明智、不轻信传言,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课内精读(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11.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____________”这个成语。12.晓之者是如何说服杞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杞人忧天 晓之者是通过分析天、地的构成来说明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继而说服杞人的。我们无须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和担心。这个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一) 【甲】《杞人忧天》(略)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倘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少有),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课外品读15.解释下列加点词。(1)只使坠( )(2)病虽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内 外 治 安 臣 不 以 为 喜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课外品读纵使,即使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即使//课外品读18.杞人忧天,太宗忧国,请你谈谈两者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都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异:杞人——正面说,居安思危,目光长远,有忧患意识;反面看,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太宗——目光长远,居安思危,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难得的将忧虑意识贯彻落实到行动中。19.下列对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代词,指尺寸)B.至之市(代词,它)C.而忘操之(代词,指尺寸)D.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指鞋)B【解析】B.之:动词,到……去。课外品读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不要墨守成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课外品读课外品读【参考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却忘了带量好的尺寸。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有人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