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1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2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3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4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5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6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7页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30页。
    第 二 单 元 测 试 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侍弄(shì)    憔悴(qiáo)   诀别(jué)    絮叨(xù)B.分歧(qǐ) 一霎(chà) 粼粼(lín) 并蒂(dì)C.花梗(gěng) 匿笑(nì) 祷告(dǎo) 姊妹(zǐ)D.徘徊(huái) 心绪(xù) 流转(zhuǎn) 欣然(xīn)B【解析】B.歧(qí),霎(s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瘫痪  沐浴  心绪  暴怒无常B.捶打  信服  菡萏  笑嬉嬉C.繁密  阴蔽  取决  亭亭玉立D.淡雅  央求  沉寂  不知所错A【解析】B.嬉嬉(嘻嘻);C.阴(荫);D.错(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假如没有足够的证据,便说夏朝之前有虞朝的存在,恐怕难以让人信服。B.五龙潭园区内樱花烂漫,满园的芬芳为泉城春色平添一分别样的浪漫气息。C.这次的活动组织者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只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D.太多人想学习巴菲特的成功秘诀,他的各种投资理念也被人翻来覆去地查看。C【解析】C.“各得其所”的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人民海军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新时代使命任务。B.当代青年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让青春年华在为国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C.近年来,不仅人工智能技术为电影的呈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可能性,同时带来了制作技术方面的新工具。D.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活动大力营造“阅读无处不在”。B【解析】A.语序不当,将“有能力”与“有信心”位置对调;C.缺主语,“不仅”与“人工智能技术”位置对调;D.缺宾语,在句末加上“的浓厚氛围”。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B.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诗中表现了家庭之爱,表现出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C.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便是出自其中的《方正》篇。D【解析】D.《咏雪》出自其中的《言语》篇。6.古诗词默写。(6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风正一帆悬小桥流水人家我寄愁心与明月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千树7.名著阅读。(4分) 【甲】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乙】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1)【甲】【乙】两段话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出自《_____________》一文,后者出自《_________________》一文。(2分)(2)【甲】【乙】两段话中,“我”心中要复仇的对象是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段话要复仇的对象是猫,【乙】段话要复仇的对象是长妈妈。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8.学校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1)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连续的两句与“友情”相关的古诗词。(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某校统计的“初中生交友”调查报告。请用一句话概括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初中生交友”调查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示例:初中生交友更看重对方的人品。(3)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2分)材料一: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材料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真正的友谊是忠实的、纯洁的、不求回报的;②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二、古诗文阅读。(14分)【甲】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___(3)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4)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约定拉,牵拉不久,一会儿10.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A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已经离开了。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甲】文主要描写谢太傅与侄儿侄女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怎样的家庭氛围?【乙】文主要描写了友人与元方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表现了谢太傅家庭融洽、愉快、平等的氛围。【乙】文表现了元方聪慧明理、机智善辩的特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父母在(15分)金小林 母亲绑着一片湛青色过膝拦腰布,在老屋的锅灶前烧猪食。隔溪对岸,父亲在路边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练,淙淙有声。一只白肚灰背的鹅,正高高伸着脖子,探头探脑地率几只鸭在浅滩上摇臀摆尾。仲秋的午后,散落于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黄,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正好,是个适宜秋收的日子。 打豆子的父亲坐在一张糙而旧的条凳上,①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铁桶内欢腾跳跃,沙沙作响。父亲总是先敲打十几下,然后找出“顽固”的豆荚,挤出几粒“漏网之鱼”。整个下午,父亲都在重复这些动作。 我一靠近,父亲立马转过头来,说:“快走开,邋遢得很!”在我的家乡,“邋遢”是脏的意思。我穿着一身体面的衣裳,显然与一切农活格格不入。父亲老树根样的脖颈上,早蒙了厚厚的尘泥。他的头顶上,静卧着两瓣枯黄的豆壳。稀疏的白发下,重枣色的头皮映照着阳光,亮闪闪的。 院子里堆着一大垛鲜绿的解放草(野茼蒿),这是母亲从田野里新拔回的猪草。近旁地上,搁着一把柴刀、一个草汁斑斑的树墩儿。母亲还没来得及切草。我拉了张小矮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树墩儿上“咚咚咚”地切起来。母亲闻声,立马过来阻拦:“别切,别切,你切不来!”母亲急忙拽我的肩膀,试图收走我手中的柴刀。但母亲终究拗不过我,便找来两双手套,说:“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点儿。”另一双手套,母亲让我给对岸的父亲送去:“豆秆扎手,你爸不听我的,你拿去让他戴上。” 父亲终究也没听我的:“要戴老早就戴了,戴着手套,豆荚不好捏。”为了不漏下豆荚里的每一粒豆子,他宁愿扎手。父亲也让我给母亲传话:“猪圈里的猪屎等我去铲,脏。”家里养着两头猪,早晚两顿进食后清理猪屎,是两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课。 我戴上手套,继续“咚咚咚”地切猪草。母亲在锅灶前料理猪食,时不时转过头交代一句:“小心点儿!”细细切完一大堆猪草后,我腰腿酸麻。②抬眼时,只见母亲正提着两桶热气蒸腾的猪食,踩着碎步,颤颤巍巍地走向猪圈。两桶猪食随着脚步的一前一后剧烈地晃动着,汤汁溅溢一路。母亲年轻时,两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十斤的猪食健步如飞。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 猪在圈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着,母亲时不时弯腰往槽里加点儿糠调味。我静静地伫立在一旁,望着母亲的满头银丝,忍不住劝她:“你和我爸以后都少干点儿活,明年别养猪了,身体要紧。”在城里工作成家后,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 “我们都老了,身体当然不比从前,不要为我们担心。你还年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胃不好,酒要少喝点儿……有什么病痛但愿都给我们老人,只要你们这些孩子健健康康,我们就放心了。”母亲淡淡地说。 猪已经吃饱,打着饱嗝走开了。母亲提起两个空猪食桶,喊我跟着她一起回家。走在母亲的背后,我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又做回了儿时母亲的“小尾巴”。 对岸,父亲已经打好了豆子,正从铁桶里往篾箩里装豆子。那一粒粒金黄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匝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赭红色的夕阳下,割稻的乡亲们也挑着满担沉甸甸的谷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庄的上空,已炊烟袅袅…… 望着家乡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我久久地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情境里, 时光恍若静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就叫“父母在”。(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14期)13.本文描绘了与父母有关的两幅温馨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父亲打豆子;②母亲喂猪。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的画线句子②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豆粒以人的感情特征,把“豆粒”比作“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此时豆粒活泼、可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豆粒的喜爱之情。 对比。将现在母亲提两桶猪食颤颤巍巍的情形与母亲年轻时提两桶猪食健步如飞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臂力不如前,并为下文“我”劝父母以后少干点儿活作铺垫。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爱儿子、关心丈夫、热爱劳动。从母亲阻拦“我”切猪草及劝“我”注意身体,可知母亲疼爱儿子;从母亲让“我”给父亲送手套,可知母亲关心丈夫;从母亲年纪大了仍坚持养猪,可知母亲热爱劳动。(二)母亲的消费清单(15分)丰 来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母亲恨不得把每分钱掰开来花。那个年代,开源无门,唯有节流。每花一分钱,母亲都要认真记录。 清明回乡扫墓,我狠了狠心,包了一个6 000元的大红包给母亲。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娶妻生子,存款买房……日子过得焦头烂额。手头稍微松动,我便想起了母亲。2002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便独自居住,生活过得十分俭朴。我想,母亲劳累了一辈子,该享福了! “我现在不缺钱,你别给我钱!”母亲将我拿红包的双手拦住。我再给,母亲再拦。两三个回合下来,我感到母亲态度坚决,只好败下阵来。 “我老了,不需要钱……我还有社保呢,一个月有三百多,花都花不完!”母亲将我拉到她的小房间,贴着我的耳朵悄悄对我说。隔墙有耳,财不外露,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母亲的谨慎之处。见我半信半疑的样子,母亲便窸窸窣窣地从抽屉里摸出一个小本子。 “我的钱真用不完,你看,我一个月最多只花六七十元,买米,买盐,买油。钱多了,没用,没地方花……”母亲边说边翻开小本子,我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母亲的消费清单。我双手捧着小本子,随手翻阅起来。 “2月1日,买衣服一件,18元……”看见这条记录,我再次掏出大红包,塞给母亲,说:“这钱你拿着,可以买好衣服穿呀!” “不要!不要!”母亲一边坚决拒收,一边解释道,“穿得像妖怪一样,难看死了!我就喜欢这种粗布衣服,耐穿,舒服,花钱也不多!”母亲这么一解释,我想起两年前,妻子花高价从香港买来一件颜色鲜艳的羽绒服,送给了母亲,可从未见她穿过。“穿这种衣服,羞死了!”母亲悄悄告诉我,她一直把这件羽绒服珍藏在箱底。 “3月1日,买菜籽,共13元……”看见这条记录,我有点儿责怪母亲:“你年纪大了,不要种菜了,附近有菜市场,什么菜都有,也不贵……”“我自己种的菜,一点儿农药都不打。你来看看……”母亲拉着我的手,来到她的菜地。原来,厨房旁新辟了几分菜地。母亲随手掐了一把韭菜,递给我,说:“我种的菜,吃都吃不完,想吃就拔,新鲜得很!你闻闻,是不是喷香喷香的?” 我闻了闻,果然,香气扑鼻。与市场出售的韭菜相比,的确有天壤之别。此时,我对母亲的菜地,不由另眼相看起来。放眼望去,春天的阳光下,菜地里一片生机勃勃。韭菜、大蒜、荠菜、香椿、小白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三只白色的小蝴蝶,正绕着香椿翩翩起舞。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块菜地。 “3月28日,买鸡崽10只,15元……”看见这条记录,我心疼起母亲来。我对母亲说,“你年纪大了,种点儿菜也就算了。附近的菜市场,土鸡有的是!那些农民卖的土鸡,不会是假的吧?” “好的土鸡,农民也不舍得卖,要留着下蛋呢!菜市场卖的土鸡,很多是喂饲料的……”母亲一边解释,一边走向食盆,倒鸡食时,母亲嘴里“咯咯咯咯”地唤鸡。母亲的声音,如同集结号,大大小小的鸡扇动翅膀,从各个角落飞奔而来。它们围着食盆,又是叫,又是跳。可是,我听得出,母亲唤鸡的声音远非年轻时那么清脆嘹亮,有些喘,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毕竟,八十多岁了! 母亲的消费清单,曾经是苦难生活的象征,如今它却向我展示一种别样的生命境界。(选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14期)17.通读全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我”再次掏出大红包,塞给母亲“我”有点儿责怪母亲“我”心疼起母亲来18.母亲一直把儿媳送给她的羽绒服珍藏在箱底的原因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这件羽绒服是“我”的妻子花高价从香港买来送给她的,母亲因颜色鲜艳而从未穿过,可又珍惜儿媳的一片孝心,于是一直把它珍藏在箱底。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的声音”比作“集结号”,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唤鸡声音的号召力之强,也从侧面表明母亲把鸡喂养得很好。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乐观等美好品质的赞美。四、写作。(50分)21.母爱,是我心中的阳光,给我寒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友情,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恩师,是我心中的阳光,在我迷惘的时候指点迷津;理想和信念,是我心中的阳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请以“心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