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37页。
第 六 单 元 测 试 卷一、积累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曩者(nǎng) 作揖(jí) 下诏(zhào) 折戟(jǐ) B.智叟(sǒu) 穷匮(kuì) 弓弩(nú) 按辔(pèi) C.冀州(jì) 万仞(rèn) 箕畚(běn) 孀妻(shuāng) D.畎亩(quǎn) 傅说(yuè) 米粟(sù) 拂士(fú)C【解析】A.揖(yī);B.弩(nǔ);D.拂(bì)。积 累 运 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得志,与民由之(遵循) 池非不深也(水池) B.人恒过(犯错误) 惩山北之塞(苦于) C.惧其不已也(停止)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A【解析】A.“池”是“护城河”的意思。积 累 运 用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 C.曾益其所不能 D.一厝朔东B【解析】A.“女”同“汝”;C.“曾”同“增”;D.“厝”同“措”。积 累 运 用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往之女家 A.已而之细柳军 B.居天下之广居 C.与民由之 D.汝之不惠A【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到,往”;B.助词,的;C.代词,指正道;D.主谓之间。积 累 运 用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3 000余年的史事。C.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D.《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解析】C.孟子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C积 累 运 用6.古诗词默写。(6分)(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4)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 中的诗句: , 。积 累 运 用此中有真意似曾相识燕归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材料 “________ ,________”。《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从7万多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想用一句诗来作为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A积 累 运 用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八年级某班特地举办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7分)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积 累 运 用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 000多年。积 累 运 用(1)阅读上面的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或申遗成功)。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沿用2 000多年。积 累 运 用(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 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 日的理解。(3分)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积 累 运 用(3)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必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3分) 示例:不同意。因为活动的举行,有利于加深“二十四节气”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上查询虽然快捷,但只是生硬的定义,人们查询过后会很快忘记,效果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 累 运 用二、古诗文阅读。(44分) (一)春 望(6分)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诗文阅读9.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3分)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为全诗创造了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10.请简要回答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尾联刻画出诗人头发日益稀疏,快要无法梳髻插簪的苍老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富贵不能淫(11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古诗文阅读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丈夫之冠也(行冠礼) B.戒之曰(告诫) C.父命之(命令) D.富贵不能淫(使……惑乱,迷惑)【解析】C.命:教导、训诲。C古诗文阅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古诗文阅读1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 么?(2分)“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诗文阅读1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古诗文阅读 (三)(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诗文阅读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同“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古诗文阅读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非徒愈病( )兴起,指被任用使……劳累了解,明白只,仅仅古诗文阅读1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古诗文阅读17.请用【甲】【乙】两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 ”,有了这 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2)【乙】文中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 ”。(2分)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必先苦其古诗文阅读18.【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 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观点:选拔贤才,吸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古诗文阅读【乙文参考译文】 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人们定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如果)病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去并且身体安康。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古诗文阅读(四)(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古诗文阅读 【乙】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①而自战矣。若②将吏相猜③,士卒不附,忠谋不纳④,群下⑤谤议,谗慝⑥互生⑦,虽有汤、武⑧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注释】①劝:激励。②若:如果。③猜:猜疑。④纳:采纳。⑤群下:部下。⑥谗慝(tè):谗言及邪恶。⑦互生:不断出现。⑧汤、武:商汤、周武王。古诗文阅读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寡助之至( )(2)用兵之道,要在人和( )到方法古诗文阅读20.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夫环而攻之 B.委而去之 C.亲戚畔之 D.用兵之道D古诗文阅读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即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不能战胜一个人,何况是很多人呢?古诗文阅读23.【甲】文中与“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这个观点 一致的语句是(填原文): 。(2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诗文阅读【乙文参考译文】 用兵打仗,要人心团结,人心团结就不用动员就能齐心作战了。如果将领之间相互猜疑,士卒就不会效力,好的计策不被采纳,部下们就会生出不满的言语,互相说对方的坏话,即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不能打败一个人,何况是很多人呢?古诗文阅读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大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写 作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写 作
第 六 单 元 测 试 卷一、积累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曩者(nǎng) 作揖(jí) 下诏(zhào) 折戟(jǐ) B.智叟(sǒu) 穷匮(kuì) 弓弩(nú) 按辔(pèi) C.冀州(jì) 万仞(rèn) 箕畚(běn) 孀妻(shuāng) D.畎亩(quǎn) 傅说(yuè) 米粟(sù) 拂士(fú)C【解析】A.揖(yī);B.弩(nǔ);D.拂(bì)。积 累 运 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得志,与民由之(遵循) 池非不深也(水池) B.人恒过(犯错误) 惩山北之塞(苦于) C.惧其不已也(停止) 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 D.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A【解析】A.“池”是“护城河”的意思。积 累 运 用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往之女家 B.固不可彻 C.曾益其所不能 D.一厝朔东B【解析】A.“女”同“汝”;C.“曾”同“增”;D.“厝”同“措”。积 累 运 用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往之女家 A.已而之细柳军 B.居天下之广居 C.与民由之 D.汝之不惠A【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到,往”;B.助词,的;C.代词,指正道;D.主谓之间。积 累 运 用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渔家傲》的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3 000余年的史事。C.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D.《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解析】C.孟子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C积 累 运 用6.古诗词默写。(6分)(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4)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 中的诗句: , 。积 累 运 用此中有真意似曾相识燕归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材料 “________ ,________”。《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从7万多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想用一句诗来作为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A积 累 运 用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八年级某班特地举办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7分)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积 累 运 用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 000多年。积 累 运 用(1)阅读上面的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入非遗名录(或申遗成功)。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沿用2 000多年。积 累 运 用(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 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 日的理解。(3分)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积 累 运 用(3)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必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3分) 示例:不同意。因为活动的举行,有利于加深“二十四节气”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上查询虽然快捷,但只是生硬的定义,人们查询过后会很快忘记,效果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 累 运 用二、古诗文阅读。(44分) (一)春 望(6分)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诗文阅读9.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3分)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为全诗创造了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文阅读10.请简要回答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尾联刻画出诗人头发日益稀疏,快要无法梳髻插簪的苍老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富贵不能淫(11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古诗文阅读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丈夫之冠也(行冠礼) B.戒之曰(告诫) C.父命之(命令) D.富贵不能淫(使……惑乱,迷惑)【解析】C.命:教导、训诲。C古诗文阅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古诗文阅读1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 么?(2分)“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诗文阅读1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古诗文阅读 (三)(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诗文阅读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同“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古诗文阅读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非徒愈病( )兴起,指被任用使……劳累了解,明白只,仅仅古诗文阅读1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古诗文阅读17.请用【甲】【乙】两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 ”,有了这 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2)【乙】文中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 ”。(2分)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必先苦其古诗文阅读18.【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 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4分)【甲】文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观点:选拔贤才,吸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或“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相同之处: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人才。古诗文阅读【乙文参考译文】 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人们定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如果)病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去并且身体安康。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古诗文阅读(四)(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古诗文阅读 【乙】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①而自战矣。若②将吏相猜③,士卒不附,忠谋不纳④,群下⑤谤议,谗慝⑥互生⑦,虽有汤、武⑧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注释】①劝:激励。②若:如果。③猜:猜疑。④纳:采纳。⑤群下:部下。⑥谗慝(tè):谗言及邪恶。⑦互生:不断出现。⑧汤、武:商汤、周武王。古诗文阅读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1)寡助之至( )(2)用兵之道,要在人和( )到方法古诗文阅读20.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夫环而攻之 B.委而去之 C.亲戚畔之 D.用兵之道D古诗文阅读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即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不能战胜一个人,何况是很多人呢?古诗文阅读23.【甲】文中与“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这个观点 一致的语句是(填原文): 。(2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诗文阅读【乙文参考译文】 用兵打仗,要人心团结,人心团结就不用动员就能齐心作战了。如果将领之间相互猜疑,士卒就不会效力,好的计策不被采纳,部下们就会生出不满的言语,互相说对方的坏话,即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不能打败一个人,何况是很多人呢?古诗文阅读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大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写 作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写 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