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13 背影教案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欣赏语言,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父子情深,体验亲情可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难点: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感悟父子情深,体验亲情可贵,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举手读课件上的字词,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代表作有《雪朝》《踪迹》《背影》《诗言志辨》等。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题材探究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根据散文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叙事类散文的写作内容多为写人记事,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具有鲜明浓郁的抒情因素。
整体感知
听听朗读,体会情感,并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主要人物是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说一说哪一处最令你感动。
(五)精读细研
“我”忘到了一个怎样的背影呢?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呢?
请从色调的角度分析一下,父亲的外貌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你能在文中找到不同于父亲外貌的色调吗?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读下面关于父亲的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纵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扶着上面,两脚再向上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7、从父亲这个沉重颓唐、艰难努力的背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文中父爱的体现,不止体现在父亲的背影里。仔细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呢?
9、文章中,“我”对父亲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0、拓展延伸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忽略了亲情。
概括主题
本文描述了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的经过,透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本课首先通过重点分析“背影”把握父亲的形象,深刻理解父爱;然后探究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深入把握文章主题;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写作风格,即构思技巧与语言特征,深化学生对写人记事散文的认识。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我”由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的情感“缓转”,超越“父子情深”的浅层认识,深入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掌握字词,品味语言,疑难探究,写作特色,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获奖教案,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