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核舟记》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2《诗经》二首(第一课时·关雎)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3《最后一次讲演》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蒹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12 《诗经》二首
第二课时 蒹 葭
一、新课导入
有一首歌叫《在水一方》,从它被邓丽君第一次演唱以来,到现在还一直被传唱;有一句话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学经典——《诗经》。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蒹葭》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首朦胧诗。朦胧最容易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在揭开《蒹葭》朦胧面纱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邓丽君演唱的由《蒹葭》改写的当代抒情歌曲。(播放音视频)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走进作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2.识记字音。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道阻且跻(jī)
涘(sì) 水中沚(zhǐ)
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交流点拨】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艰险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又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这首诗意境朦胧,画面感非常强,请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交流点拨】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男子,徘徊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营造了一种邈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求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主人公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主人公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的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邈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二)主旨探究。
4.《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主人公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又有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写法探究。
5.《蒹葭》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每章景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6.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能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三章二十四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四)比较阅读。
7.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异同。
【交流点拨】相同: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
不同:(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只选了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初中语文蒹葭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蒹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设计,初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再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结束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渲染爱的氛围,声情并茂读《蒹葭》,群策群力说《蒹葭》,畅所欲言品《蒹葭》,众说纷纭悟《蒹葭》,课堂小结,传唱诗词,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