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课件PPT
展开课后巩固阅读,好词好句积累。
赏析好句、好段的写作手法,学习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赏析短文中一些的好句、好段的写作手法,学习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从“密密麻麻” “到处”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我们可以看出作文被认真地改动过,从侧面体现了叶老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以及对儿童负责的态度。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拂”指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敬佩。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这句话中把阳光比喻成绿色的温柔的小精灵,生动地显现出绿色的爬山虎带给作者的舒适愉悦,表达出“我”快要见到受人尊敬的叶老时激动、兴奋的心情。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浓郁的爬山虎比喻成浓浓的湖水,这里既写景绿,又写情浓,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生机勃勃的爬山虎的喜爱,对叶老先生的敬重之情。同时也能感到“我”在叶老的鼓励下,内心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从与叶老的谈话中受益匪浅。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此处与题目相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蕴含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之中。
—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译:子贡说:“学习而不知满足,是明智;教育人而不知疲倦,是仁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老子、孔子、孟子、刘元卿、韩愈、胡媛、董仲舒。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推敲(下)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推敲(下)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段的语言,阅读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赏花(下)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赏花(下)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段的语言,阅读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桥之思(下)课件PPT: 这是一份四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桥之思(下)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段的语言,阅读积累,《观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