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291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291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291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 ( 2分 ) 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选择认为准确的说法,再读一读正确答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A. 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B. 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 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 ( 2分 )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粮食作物是小麦。 B.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C. 他出席了这次数学竞赛。 D. 我们大概用了一星期左右的时间,修好了花圃。
3. ( 2分 ) 选择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句子。________
A. 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4. ( 2分 ) 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择赏析错误的一项(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 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B. 三、四两句是从孟浩然的眼光和角度写自己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李白在楼前伫立之久足见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了。
C. 这首诗是李白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D. 李白的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诗味浓郁。
5. ( 2分 ) 选择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句子。________
A. 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6. ( 4分 )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之”字的意思是( )
A.这,那
B.往,到
C.代词,做宾语
D.助词,无意义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使”字的意思是( )
A.使用
B.奉命办事的人
C.假如
D.出使
7. ( 6分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A.的
B.去,到
C.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D.古时当作“这个”用
(2)故人西辞黄鹤楼( )
A.意外的事情
B.缘故,原因
C.故意,存心
D.老,旧,过去的
(3)劝君更尽一杯酒( )
A.再,重(chóng)
B.越发,愈加。
8. ( 6分 ) 给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饶有兴趣( )
A. 很;特别。 B. 添 C. 宽恕,免除处罚 D. 尽管
(2)宽裕( )
A. 使富足 B. 丰富,宽绰
(3)羡慕( )
A. 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B. 多余
二、判断题
9. ( 2分 ) 判断正误
《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 )
10. ( 8分 ) 判断对错。
(1)李白是唐朝诗人。
(2)黄鹤楼在今湖南长沙。
(3)“故人”是指故乡、家乡的客人。
(4)《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宋朝的王维。
11. ( 8分 ) 判断划线的字的解释是否正确。
(1)恍然大悟[理解,明白,觉醒]
(2)目不转睛[眼球,眼珠]
(3)屏息凝神[除去,排除]
(4)遭到[遇见,碰到]
12. ( 8分 ) 判断正误。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
(2)《送元二使安西》是李白写给好友元二的诗,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可见情谊之深。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交通便利了。
(4)《卡罗纳》这篇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13. ( 10分 ) 判断
题。
(1)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在水中摆放石块,让乡亲们踏着过河。
(2)“紧走搭石慢过桥”意思是走搭石要抢路。
(3)“屏息凝视”与“屏息凝神”意思相同。
(4)骨髓保存期很短,只有24小时。
(5)“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三、填空题
14. ( 2分 ) 课文《卡罗纳》中,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
我恍然大悟的是________
15. ( 4分 )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诗人写景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
16. ( 4分 ) 补充词语。
号啕大________ ________然大悟 理________当然 目不转________
17. ( 4分 ) 查字典填空。
“屏息凝视”中“屏”的音节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①屏风;②屏条;③遮挡;④抑止;除去)
“凝”的意思是________(①凝结;②注意力集中)。
“屏息凝视”的意思是________(①有意地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地看;②用屏风挡住呼吸,让视力凝结到一点;③抑止注意力集中)。
18. ( 6分 )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着、了、过”。
①搭石,构成________家乡的一道风景。
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________这样的情景。
③一排排搭石,联结________故乡的小路,也联结________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他骑________自行车上学去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9. ( 8分 ) 课外阅读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 妈妈生病了 ,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
20. ( 10分 ) 课外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休养
②怒放
(2)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到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