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一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一课时学案,共3页。
学习目标:1. 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通过解题提高自己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学习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一)复习回顾1、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2、“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3、问题: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常常要考虑:一是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二是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安排,能使完成这项任务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小,这类问题就是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二)合作探究(25分钟完成,师生共同解答问题,归纳方法概念)阅读课本P87---88页,解答下列问题例1:某工厂有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8h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解:(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y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A) (1) (2)(2)画出不等式组(A)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1)(3)提出新问题: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4)尝试解答:设生产甲产品x件,乙产品y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则z= ,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当x,y满足不等式(A)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的最大值是多少?直接解z=2x+3y不好解,变形为,这是斜率为 ,在y轴上的截距为 的直线。求Z的最大值的问题就转化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大值问题, 我们只要作出直线的图像,分析截距就可以了。当Z变化时,可以得到一族互相平行的直线,由于这些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一般作Z=0的直线,作该直线的平行线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直线如图(2),根据图像就可以找 出斜率最大的直线解答问题。 课时小结:1、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①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 .②线性目标函数:关于x、y的一次式z=2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线性 .③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 ④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 .2、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1)寻找作出 条件, 函数;(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作出 ;(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 ;(三)达标检测(10分钟完成)P91页练习1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P93页习题A组3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三课时导学案,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第二课时导学案,共2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三章 不等式3.4 基本不等式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