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课标要求】1.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及归纳与猜想的关系.2.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核心扫描】1.数学归纳法与函数、数列、不等式及几何问题相结合.(重点)2.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难点)
自学导引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就是:
想一想: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有何关系?提示 使用数学归纳法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步骤(1)是递推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
名师点睛1.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及数列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2.归纳→猜想→证明(1)归纳、猜想和证明是人们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方法,在数学中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归纳、猜想阶段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关系.(3)在数学归纳法证明阶段体现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转化,是一种极限的思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要用到放缩法,即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或缩小等技巧变换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
证明 ①当n=1时,f(1)=(2×1+7)×3+9=36,能被36整除.②假设n=k时,f(k)能被36整除,即(2k+7)·3k+9能被36整除,则当n=k+1时,f(k+1)=[2(k+1)+7]·3k+1+9=3[(2k+7)·3k+9]+18(3k-1-1),由归纳假设3[(2k+7)·3k+9]能被36整除,而3k-1-1是偶数,所以18(3k-1-1)能被36整除,所以f(k+1)能被36整除.由①②可知,对任意的n∈N+,f(n)能被36整除.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时,关键是“凑项”,采用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方法,也可以说将式子“硬提公因式”,即将n=k时的项从n=k+1时的项中“硬提出来”,构成n=k的项,后面的式子相对变形,使之与n=k+1时的项相同,从而达到利用假设的目的.
【变式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1+1(n∈N*)能被7整除.证明 (1)当n=1时,62-1+1=7能被7整除.(2)假设当n=k(k∈N*,且k≥1)时,62k-1+1能被7整除.那么当n=k+1时,62(k+1)-1+1=62k-1+2+1=36(62k-1+1)-35.∵62k-1+1能被7整除,35也能被7整除,∴当n=k+1时,62(k+1)-1+1能被7整除.由(1),(2)知命题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由n=k到n=k+1的变化情况,即分点(或顶点)增加了多少,直线的条数(或划分区域)增加了几部分等,或先用f(k+1)-f(k)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题后反思】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
以上证明过程中,第(2)步未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故以上解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教课内容ppt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堂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教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正整数n有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