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3.1.2 指数函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13.1.2 指数函数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指导,典型例题讲解,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函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2)学习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3)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解析式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1.通过多教材上四个例子的研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2.引出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见教材第33页)3.明确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解析式4.区间概念 5.补充例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 例2求函数的值域1.2.3. 例3求函数的解析式1.若,求2.若,求3.若一次函数满足,求 课堂练习:教材第35页 练习A、B小结:学习用集合语言刻画函数,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解析式课后作业:第58页 习题1-1B第1题
函数二课时教学要求与目标: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理解n次方根与n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和化简。2、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根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指导】 1、理解n次方根与n次根式的概念,熟练掌握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表示一个正实数的算术根,这里要注意以下问题:(1) 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零的奇次方根是零,设a∈R,n是大于1的奇数,则a的n次方根是。(2) 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0的偶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偶次方根,设a≥0,n是大于1的偶数,则a的n次方根是±。 2、熟练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熟练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会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计算。3、理解掌握指数函数定义时应注意:(1)定义域是R。(2)底数a大于0且不等于1。(3)指数函数的形式必须是y=ax(a>0且a≠1),象y=2ax,y=ax+2,y=2ax+3等都不是指数函数。4、会用描点法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比较底数变化时指数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以及由图象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掌握指数函数几个性质的证明。5、比较两个幂的大小的方法:要比较两个同底数幂的大小,通常是构造一个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并考察其单调性;要比较两个不同底数幂的大小,可以找一个“中间值”来过渡,“1”是一个常用的“中间值”,实际上是构造两个指数函数,并利用它们的单调性来求解。6、了解简单的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以及这两种变换的特点。平移规律:已知y=ax图象,则向左平移b(b>0)个单位,得到y=ax+b的图象;向右平移b(b>0)个单位,得到y=ax-b的图象;向上平移b(b>0)个单位,得到y=ax+b的图象;向下平移b(b>0)个单位,得到y=ax-b的图象。对称规律:函数y=a的图象与y=a-x的图象产于y轴对称;y=ax的图象与y=-a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函数y=ax的图象与y=-a-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典型例题讲解】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a>0)分析:既含有分数指数幂,又有根式,应该把根式统一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便于运算,如果根式中根指数不同,也应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解:(1) (2) (3) 点评:当所求根式含有多重根号时,要搞清被开方数,由里向外用分数指数幂写出,然后再利用性质运算。对于计算题的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有负指数。 例2 x、y∈R时,下列各式恒成立的是( )A、 B、C、 D、解析:A显然不成立,C在x<0或y<0时不成立,D在x+y<0时不成立,只有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意义,通过以上各选择项的分析,可以得到:当n为奇数时,=a当n为偶数时, 例3 将下列根式化为指数幂的形式(其中a>0,b>0) (1) ; (2) ; (3) ; (4) .分析:将根式运算化为分数指数幂运算往往比较方便。解:(1) (2) (3) (4) 点评:多重根式的化简,一般化为分数指数幂,转化为同底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例4 (2003·上海高考)已知函数,(1) 证明:f(x)为奇函数,并求f(x)的单调区间。(2) 分别计算f(4)-5f(2)g(2)和f(q)-5f(3)g(3),并根据出涉及涵数f(x)和g(x)对所有不为0的实数x都成立的一个等式,并加以证明。(1) 证明: 在R上单调递增,在(0, +∞)上,>0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因此,(0, +∞)是f(x)的一个单调增区间 同理,(-∞, 0)也是一个单调增区间(2) 解:f(4)-5f(2)g(2)=f(q)-5f(3)g(3)=0 一般地,f(x2)-5f(x)g(x)=0 证明:f(x2)-5f(x)g(x)==例5 指数函数①y=ax,②y=b x,③y=c x,④y=d x的象如图所示,则a、b、c、d与1的大小关系是( )A、a<b<1<c<dB、b<a<1<d<cC、1<a<b<c<dD、a<b<1<d<c分析:根据图象可先分为两类,③④的底数小于1,再由③④中比较c、d的大小,由①②中比较a、b的大小。解:当指数函数底数大于1时,图象上升,且底数越大时图象向上越靠近于y轴,当底数大于0小于1时,图象下降,底数越小,图象向右越靠近于y轴,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6 与(a>0,且a≠1,n∈N*,且n>2)的大小有关系是 。分析:底相同(分a>1,或0<a<1两种情况),只需比较指数大小。解:,又n∈N*,且n>2∴ 即因此当a>1时,,即当0<a<1时,,即点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函数的单调性是常用的言法; 作差作商法是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当两个数是幂时常用作商法,但注意需知两数的正负; 对于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注意底数的取值。 例7 函数y=a2x+2ax-1(a>0,且a≠1)在区间[-1, 1]上有最大值14,求a的值。分析:函数y=a2x+2ax-1看做是以ax为元的二次函数,换元后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但由于底数a的情况不定,所以分a>1和0<a<1讨论。解:y=(ax)2+2ax-1=(ax+1)2-2 令ax=t ∴y=(t+1)2-2 分两种情况讨论: (1) 当a>1时,∵-1≤x≤1 ∴≤ax≤a,即≤t≤a ∵函数的对称轴为t=-1 ∴当t=a时有最大值 ∴(a+1)2-2=14 ∴a=3 (2) 当0<a<1时,∵-1≤x≤1 ∴a≤ax≤,即a≤t≤ ∴当t=时有最大值 ∴(+1)2-2=14 ∴a= ∴a的值为3或.点评:类似本题中的函数是很常见的一种函数,用换元法解决非常简便(令t=ax),但要注意换元后新变量t的取值范围。本题还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8 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 ,单调增区间是 。解:设u=|x-1|,作图,可知u=|x-1|在(-∞, 1] 内单调递减,在[1, +∞)内单调递增,又<1,所以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 +∞),单调递增区间为(-∞, 1]点评:借助函数图象,研究函数单调性,此种方法应予以重视。 例9 已知函数y=3x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的图象分析:根据函数特点,只需上下或左右平移。解:=3-(x+1)+2,所以作函数y=3x的图象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得函数y=3-x的图象,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的图象,最后再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就得到函数y=3-(x+1)+2=的图象,如图所示。 例10 已知函数(1) 求f(x)的定义域.(2) 讨论f(x)的奇偶性.(3) 证明f(x)>0. 分析:对于(2),注意先化简,再研究f(-x)与f(x)的关系;对于(3),注意利用已证得的结果。(1) 解:∵2x-1≠0,∴x≠0,定义域为{x|x≠0}(2) 解: ∵=f(x)∴f(x)是偶函数(3) 证明:①当x>0时,2x>1,2x-1>0,∴,即f(x)>0②当x<0时,-x>0,由(2)可知f(-x)>0 ∵f(x)是偶函数,∴f(-x)=f(x)>0综①②得f(x)>0【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在①;②;③;④(各式中n∈N,a∈R)中,有意义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将化成不含根式的式子是( )A、 B、 C、 D、3、函数y=(2a2-3a+2)ax是指数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a≠1 B、a=1C、a= D、a=1或a=4、函数y=ax在[0, 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a等于( )A、 B、2 C、4 D、5、函数y=()1-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 B、(0, +∞)C、(1, +∞) D、(0, 1)6、若f(x)=ax-(b+1)(a>0,a≠1)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必有( )A、0<a<1 B、0<a<1,b<0C、a>1,b<1 D、a>1,b≥0二、填空题7、若3x<5y,则= .8、若(a2+a+2)x>(a2+a+2)1-x,则x的范围为 .9、函数y=ax-1+2(a>0,a≠1)的图象恒过定点 .10、将函数y=()2x图象先左移2个单位,再下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11、函数f(x)的定义域为(0, 1),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三、解答题12、已知a=,b=,求的值。13、设A=am+a-m,B=an+a-n(m>n>0,a>0且a≠1),试比较A与B的大小。14、已知函数(x∈[0, 1]),求函数的值域。15、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x (1) 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 画出函数f(x)的图象. (3) 写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参考答案】1、B 2、A 3、C 4、B 5、A 6、D7、5y-3x8、x>9、(1, 3)10、y=()2x+4-111、(-∞, 0)∪(2, +∞)12、原式=13、A-B=am+a-m-an+a-n=am-an+=(am-an) 当a>1时,因为m>n>0,所以am>an,am+n>1,所以A-B>0 即A-B,当0<a<1时,因为m>n>0,所以am<an,am+n<1,所以A-B>0,即A>B. 综上,A>B14、是单调减函数,所以y在x∈[0, 1]上的最大值y=()1-2+2=4,所以函数的值域是[4, 6].15、(1) 因为f(x)是定义域R上的奇函数,∴f(0)=0,当x<0时,-x>0,f(x)=-f(-x)=-()-x=-2x,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 (2) 略 (3) 由函数f(x)的图象知,f(x)的单调区间是(-∞, 0),(0,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第3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 指数函数3.1.2 指数函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3.1.2 指数函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及对数运算,指数函数,函数应用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13.1.2 指数函数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