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7.2 物质溶解的量优秀课后复习题
展开1.在一定 下,在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通过 或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 、 或 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3.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中达到 时所溶解的 ,单位是 。
4.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自我检测】
1.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水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D.加氯化铵晶体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 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 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4.能证明某氯化钾溶液在20 ℃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氯化钾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时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5.粗盐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来浸洗,再滤出食盐。以下对于工业上这种做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粗盐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B.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水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颗粒的大小不影响除去氯化镁的速度
6.20 ℃时把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热蒸发掉10 g水,另一份加热蒸发掉20 g水,温度不变,分别析出a g和b g硝酸钾晶体,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2b
C.2a=b D.无法判断
7.已知20 ℃时,20 g水中溶解了0.3 g A物质达到饱和,则A物质属于()
A.可溶物质B.微溶物质
C.难溶物质D.易溶物质
8.图7-2-3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 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5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 g甲
C.t2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如图7-2-4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请依图回答 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为 。
(2)要想从b物质的溶液中获得较多b晶体,最好用的方法 。
(3)在80 ℃时,将80 g的a物质投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7-2-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2 ℃,仍是饱和溶 液
B.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 ℃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80 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 ℃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
知识预习
1.温度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升温增加溶剂降温减少溶剂增加溶质
3.温度100饱和状态质量克
4.减小增大
【自我检测】
1.D
2.A
3.D
4.B
5.A
6.C
7.A
8.D
3.(1)6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3)是
4.B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9.4 化学物质与健康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9.4 化学物质与健康精品课后测评,共6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5 化学肥料优秀课时作业,共4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4 常用的盐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4 常用的盐精品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