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表示作用。并为下面学习整式的加减等知识内容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赛一赛:
出示例题:当x=10时,求代数式5-4+3+4-3-1的值。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目的:用师生竞赛的方式,构造问题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并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二)积极思考 、探求新知
2、观察情境,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小明是个热心的孩子,暑假里他帮行动困难的住户买早点。小明对卖早点的老板说:“王奶奶要一袋牛奶,4个包子,2根油条;李大爷家要4个包子,2袋牛奶,2根油条;张二婶家要3根油条,3袋牛奶,5个包子;赵婆婆家要2个包子,一袋牛奶。”老板说:“你烦不烦?”老板为什么烦?小明应该怎么说?
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存在.那在数学中也有分类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在多项式中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5-4+3+4-3-1
问题1:上面的多项式都有哪些项?
问题2:你认为在上面这个多项式中,哪些项可以归为一类?
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共同特征?
3、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所含的字母相同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归纳: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进而讨论分析抓住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x和y (2)与
(3)-3pq与3qp (4)bc与ac
(5)与 (6)与
小结:所有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编一编
要求同桌甲写出一个多项式,同桌乙相对应的写出一个同类项。
(设计目的: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时,也巩固同类项概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同类项定义的掌握,明白所有常数都是同类项,理解同类项定义的两个相同、两个无关。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更上一层楼
取k何值时, 与 y 是同类项。为什么?
(四)再探新知
1、合并同类项与单位量的加减法类似
如: 6克+7克=13克
3ab+5ab=8b
(设计目的:教师在开始就发出质疑,抛出问题同类项之间能否进运算呢?然后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去观察、猜测,所有的工作都是学生发现自己去做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教师通过类似相关知识在生活实例中的运用、利用知识的迁移特点,直观形象地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已知结论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和掌握。)
2、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
5x+3x= _____ -3x-8x= _____
ab+ba= _____ 6xy-7xy= _____
3(a+b)+(a+b)=
3、归纳:
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不对的,指出错在哪里。
(1)a+a=2a (2)3a+2b=5ab
(3)5y2-3y2=2 (4)4x2y-5xy2=-x2y
(5)3x2+2x3=5x5 (6)a+a-5a=3a
注意:合并同类项只是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
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时系数要带符号。
2、练一练,合并同类项。
(1)3a+2b-5a-b (2)7x-3x2+2x-x2+3
(设计目的:在学习课本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做,更在于为什么这样做,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最终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六)学生小结、聆听心声
1、同类项的概念:
特征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两个无关:系数无关,字母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步骤:一找,二移,三合并。
(设计说明:对本节内容知识性内容的知识梳理,通过归纳使学生系统了解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然后通过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受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1、全体聋生完成课后练习1--4题
2、有兴趣的聋生完成5、6题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合并同类项》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思路是不采用传统教学中先讲同类项概念,然后再讲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规范。其实这样的顺序并不是知识发生的顺序,而且知识表述的逻辑顺序。这种表述方式掩盖了概念产生的问题背景,使学生难以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很多时候学生只能通过死背和大量的练习来代替理解。
通过设计一个初始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创造,在得到“先合并,再代入”的方法后,进一步抽象出同类项的概念,从而再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明白了“概念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定义的”道理。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探索的成果。同时,数学课也就成为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个人认为此次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是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加减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加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